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9章 问津使 (第1/2页)
乌篷船上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那吟哦之声望去。 原本顺风顺水的江面之上,忽然起了大雾。 大雾之中,白茫茫一片,百步之外,皆不可见。 惟见白茫茫雾气,一叶扁舟出没于风浪之中,独行于大江之上。 有声音抑扬顿挫,如泣如诉,透过重重迷雾,清晰传来。 “圣人不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世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乌篷船上众人听得一头雾水,惟有李浩然,目光如炬,炯炯有神。 别人也许不知道。 在现代博览群书的李浩然却很清楚地识得这一篇诗文。 大雾之中,那名神秘的渔夫所吟诵的乃是《楚辞》中的名篇《渔父》。 通篇乃是一名渔夫与屈原的对话。 渔夫奉劝被放逐的屈原,要和光同尘,不要遗世独立。 屈原的回答则是“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纵死不愿让自己的名节蒙尘。 在这个世界里,屈原是上五境的古之文道圣人。 因为楚怀王被纵横家的古之圣人张仪蛊惑,对其弃而不用,致使楚国大败于秦国。 历史记载,楚国首都——郢之战,屈原散尽毕生修为作天感境战诗《国殇》。 屈原以《国殇》一诗灭秦军三十万,但终究寡不敌众,郢都被攻破,楚怀王被俘虏至秦国。 屈原只身杀出重围,在汨罗江畔作《哀郢》一诗后投江而死。 传闻这一篇《渔父》就是屈原最后时刻与一名渔夫的对答。 因为屈原没有入圣灵殿,所以后世没有显圣。 所有屈原的诗词几乎全部失传。 这也是熊英、许麒与糜玥三人一脸困惑,不明就里的原因。 李浩然如果不是去过现代,也必然不知道那大雾之中的神秘人吟诵的乃是屈原的名篇。 李浩然想到这里,他快步从船头走到船尾,对着那迷雾之中传来声音的方向大声道。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 迷雾之中,那声音蓦然一愣,戛然而止。 李浩然身边的许麒忍不住吐槽道。 “李浩然,你讲的是什么鸟语啊?” “每个字单独我都认识,连到一起我就不认识了……” “你说人话行不行啊?” 许麒摸了摸鼻子道:“你不说话还好,你一开口,那雾里的人都不说话了。” “咱们好好的机缘,就被你给吓跑了!” 熊英笑着开口说道:“许麒兄,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这也未必是机缘。” “该是我们的又跑不掉,不该是我们的机缘抓也抓不住。” 一旁的糜玥也点了点头,笑道:“熊公子所说的有理。” 李浩然面色不变,对着迷雾当中,大声道。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终于,那迷雾之中的神秘人又开口道。 “君乃同道之人,吾道不孤也!” 片刻,那神秘人所撑小舟已到乌篷船的不远处。 只见那江上之人,四十岁上下,蓑衣斗笠,一身渔夫打扮,手撑一根长篙划开满江云雾,徐徐而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