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伍拾章,迟日江山丽(上) (第3/3页)
“好一个,但将行好事,莫要问前程。老夫且问你,你此番孤身入苗疆所谓何事?” “自然寻找九黎。” “若是没有寻到当如何?” “原路返回。” “若是寻到了呢?” “一探究竟。” “如何探?” “双眼所观,双耳所闻。” “眼见不一定为实,闻听不一定为真。” “我只是打探,而非知其真假。” “哦!” 水镜先生听到此话有些吃惊,转身看着他问道:“那你何必到此?” “有的事情,总要看了才能知晓。” “你的心境远高于你的能力。” “多谢先生夸奖。” “你倒是不似师尊,这不要脸的样子同你师叔倒是很像。” “先生过奖。” “说吧,你在中原都知道了什么?” 水镜先生长袖一挥,一把竹椅向着李太白飞来。 李太白坐在椅子上说道:“琅琊王氏有谋反之意。” 水镜先生不缓不慢的坐下,饮了一口茶说道:“早就如此了。” “先生知晓?” “自然知道,昔年老夫主张便是直攻琅琊,琅琊王氏狼子野心,天地尽知,乃是太宗心怀仁慈之念,最终还是没有出手,这才过几年,便演化到如此程度了,灭了也好。” 李太白饮了一口酒说道:“若是出手,当如何同天下解释?” “何须解释?昔年太祖收复失地,一统九州,骂声、称赞皆有,就如你所言,但将行好事,莫要问前程。” “那史官?” “史官以实记录,公道如何自有后人平说。” “太白明白了,多谢先生解惑。” “解惑?”水镜先生笑道:“这非你之惑,若老夫所想不差,这因该是你为太子所解吧?太子他远比你想象的要聪明,他可不会因为史官之言而止步不前,你的惑在心,在这苗疆,亦在益州城中。” “还请先生解惑。” 水镜先生摇头道:“无解。” “为何?” “斯人已逝,往事如风,何必留恋?” “若不留恋,何来人生之道义?” “你若留恋,当止步不前,害的只会是你。” “若当真如此,止步不前也是一件好事。” “天地之大,为何之因一人?” “生死之间,施以援手,留我薄命,直至今时,此恩当报。” “你还真是死脑筋啊!裴兄所言不错,若是不为你解惑,你还会继续走下去,也罢,老夫便告诉你当年之事,至于往后如何,只能靠你自己了。” “先生请说。” 水镜先生无奈的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随即饮了一口清茶道:“此地乃是祠堂,所供奉之人皆是那一战之英魂。”他抬手向着后方一指,说道:“这便是你师兄的接发妻子之位。” 李太白起身,向着那个方向看去,只见长案之上,放着一座灵位。 王翁之妻段氏之灵位。 李太白走上前,取了一炷香,退后一步,三拜之后,停顿了片刻,将香插入香炉之中。 水镜先生起身长叹一声道:“当年之事,依旧是名利二字所起,百越之地,虽谈不上富饶优渥,但也能够安居一隅。当时正值西蜀叛乱,百越暗中发兵,兵围雪月城,你师兄同西蜀剑神一战,名声大噪,听闻百越出兵,便连忙赶至雪月城,便有了后来的百越之战。这也是你心中之惑,你想要了解他,但他却永远的离开了,这里有着三千多道灵位,他们都是那一战的英魂,你便在这多呆一段时间,待你走出这里之后,若是还想知晓,那老夫便将一切都告知于你。同时你也要真正清楚,你,心中真正所想,疑惑可解,心结难除,你可要想好。” “我知道了。” 水镜先生摇了摇头,大门开合,一瞬间便走出了祠堂。 -------------------------------------------------------------------------------- (本章未完,待续……)灵昀子的朝云啸乾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