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心生野心而忘形 (第2/2页)
度来说,之所以南京顺利归降,无外乎满清汲取闯贼李自成的教训,招降政策极为宽松。 例如文官,只要归降,不仅会原级任用,而且还可能加官晋封。 武夫们往往会调到麾下,入汉八旗,驻守地方,如大同的姜襄。 所以,官位不变,甚至还有赏赐,百官怎么不投降? 武勋们则是巴望着融入新朝廷,获得爵位,亦或者保存富贵。 所以,由于官吏原任的原因,历史上多铎一北还,加上剃发令的出现,江南沸腾,造反起义不知凡几。 也是这时候,为了镇压民乱,大量的屠杀盛行,就是为了打压汉人的血性。 阿济格自然贯通朝廷的宗旨,刚一入城,就授意赵之龙:“按照朝廷的意思,必然给你授世职。” 赵之龙一把年纪,忙不迭感激涕零:“多谢王爷,老臣必将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此,阿济格倒是不以为意,偌大的南京城,已然让他看花了眼。 尤其是不逊色北京的皇宫,更是让他惊喜万分。 所以,不顾众人的劝诫,他甚至直接住进了皇宫,坐上了龙椅,舍不得下来。 望着空荡荡的宫殿,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他难以忘怀: “这就是皇帝的感觉吗?比什么女人强多了。” 一时间,胸中燃起一股火焰,曾经被埋没的野心重新复苏: “多尔衮都能封摄政王,我拿下了南京,为朝廷打下了江南,弟弟是摄政王,我如今作为兄长,摄政王不想,一个叔王总是可以吧?” 说白了,他想跟多尔衮一样,取得诸王之上的位置,显示地位,甚至觊觎多尔衮的摄政王。 历史上,阿济格不仅这样想了,还向朝廷上书要求,结果被拒绝。 多尔衮死后,他还不知死活,想要代替多尔衮的摄政王,结果被顺治夺爵,幽禁而死。 性格暴躁,得意忘形,缺谋少智,这是阿济格的真实写照。 心中想着,阿济格还真的挟大胜之际,上书朝廷,要求封叔王之称。 而多尔衮的桌案上,满是关于阿济格在南京城的逾矩行为,待他看到阿济格的上书,他气急败坏: “阿济格果然是头贪婪的蠢货,刚拿下南京,竟然敢要挟朝廷!!” 又是一阵满语的叽里咕噜的骂句,多尔衮余怒未消。 如果南下的是多铎,那该有多好? 内敛而又多智的多铎,比鲁莽野心的阿济格强太多。 “冯栓,你怎么看?” 多尔衮将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文人,直接问道。 相较于范文程这种前朝皇太极的老臣,冯栓这种新近依附的文臣更值得信赖。 “回禀摄政王,如今英亲王手中,有着朝廷一半的兵力,还是十余万的降军,可谓是势大招风。” 冯栓拱手道:“此时,不宜刺激他,姑且虚以委蛇,安抚其人,待他回到北京,离开了军队,再处理也不迟。” “是啊!” 多尔衮点点头,阴翳道:“拥有如此多的兵马,难怪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冯栓一听,立马就知道,英亲王回来下场绝不好。飞天缆车的逆流启明(大明世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