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今天的海水是甜的 (第2/2页)
僚们的萧规曹随,制造盐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朝廷也根本没有余力支出。 最后,自然是灶户们的不满,晒盐法和盐田的存在,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此一来只会煮盐的灶户们的岂不是衣食难安? 及至中午,忽然盐课大使带着一群人来到,这让灶户们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只见这个肥头大耳的盐课大使,对着一个男人,满脸的阿谀奉承之色,虽说不至于卑躬屈膝,但也不远矣。 而一旁另一个男人,则远被忽略,仿佛无名小卒一般,尴尬的跟在后面。 而能够让其如此的,也唯有两淮都盐运使魏康,魏盐运,从三品衔。 尴尬之人,自然是通州知府,一个五品官。 “吕四场是本府最大的盐场,所辖灶户六百三十,盐丁一千九百余,灶三百座,月产淮盐万石……” 盐课大使认真地汇报道。 “加上老弱女眷,怕是有三千之数。” 一旁的通州知府嘀咕道:“几乎赶上一镇了。” “人也太多了。” 魏康轻叹道:“陛下仁德,废黜贱户之制,但对于这些盐户来说,虽没了贱户之名,却依旧是贱户之实。” 说着,他对于通州知府和盐课大使道:“我此时前来,就是传陛下之令,对于盐户进行革变。” “啊?”知府、大使二人满脸惊诧。 “作为盐政革新的一部分,大部分盐户将被改为民户,开垦通州府的荒地。” “可是,通州府多半是盐滩地,寸草难生,种不出粮食的,还不如把这些人聚起来熬盐。” 盐课大使迫不及待道:“如果流失了这些盐户,淮盐怕是难以为继阿!” “放心,朝廷自有打算。” 魏康朗声道:“盐署将采用盐田法制盐,其产量是熬煎的数倍,乃至于十倍,耗费的人力却少近半。” “虽然一时耗费颇多,但也是必然的,如今淮盐产盐太少,迫不得已!” 而这时,一旁的通州知府则开始补刀:“据我所知,洪武年间,吕四盐场就有盐户四百余户,几百年的滋生,岂能只多了两百户?” “那是因为盐户逃窜——”盐课大使狡辩道。 “哼!”通州知府则完全不相信:“据我所知,这两年来盐场招纳了数十户难民,但是盐产量却还是老样子,其中的必有猫腻……” “你——” “好了!” 魏康懒得听两人争论,他直接道:“每户抽一丁编入盐丁中,专司管理盐田,就按照兵丁来,按月给钱粮,其余的盐户就发放为民,给朝廷补充户籍丁口吧!” “运司明鉴!” 通州知府大喜道。 于是,这群半辈子忙碌却身无分文的灶户们,突然就得知了获得解放的消息,一时间懵了。 他们能够分田,能够离开盐场的愿墙,甚至子嗣能够考取科举,这是他们几百年来不可想象的。 但却是真的。 麻木的韩五,此时也跪地不起,喜极而泣,不断的打嘴巴:“我真是烂嘴,烂嘴,皇上万岁,万岁,万岁——” 说到最后,竟抓起一把往嘴里塞,不断地叫着:“真甜,今天的海水是甜的。”飞天缆车的逆流启明(大明世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