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章 价格 (第2/3页)
每户饲养的数量基本都是三十到五十只之间,听起来这数字并不算多,可对于饲养的农户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资,都指着它们赚笔额外的钱呢。 所以大家都养得很精心,这鸡的状态也是大差不差的。 不过,要说养得最好的,还是要数王强的远房七婶家。 她家的鸡跟王强家是同一批的,可一眼看上去,她家的鸡个头明显更大一些,也更精神,羽毛也光亮。 许大茂就问了王七婶,她是不是有什么窍门。 她也不明白,“没什么窍门啊,喂的东西也跟别人差不多的。” 许大茂却不相信,“您仔细想想,肯定是有什么地方跟人家不一样的,要不然差别不会这么大的。” 大山也是才发现,原来两家的鸡竟然会差得这么明显,于是,他也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望着王七婶,希望她能想出来是为什么。 可王七婶想了又想,她真是想不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这时,一旁的王立自犹豫着开了口,“我想我可能知道是为什么。” 一下子,几人的眼神全都投向了。 “可能是因为我每天都喂它们吃蚯蚓吧,我看鸡都爱吃虫子,就在我家大棚的角落里圈了一小块地方,养了不少的蚯蚓,每天都喂一点给鸡吃,它们可爱吃了。” 王自立其实也有些不确定,不过要说自家鸡跟人家有什么不一样的,估计也就是蚯蚓这一条了。 “蚯蚓?还真有可能呢。”….许大茂虽说没有实践经验,可他的很多见识是这些人无法匹极的。 一提到蚯蚓,他就明白,王自立是说到点子上了,他记得以前看过一篇科普文章,细节肯定是记不清了,不过大致的内容还有点印象。 那就是蚯蚓的蛋白价值很高的,其实不光光蚯蚓,很多昆虫也是高蛋白物种,比如人人恨之的蝗虫,不过那玩意儿不受控制,也不可能有人会脑抽去人工饲养它。 可蚯蚓就不同了,这东西是可以养的,具体怎么养他是不知道的,不过王自立应该已经摸索出了方法了。 得到许大茂的认同,王自立有点得意起来,于是他领着大山跟许大茂看了他的蚯蚓养殖基地,还给他们看了他是怎样把长成的蚯蚓洗净,然后用院子里的一只破锅给煮熟,然后再剁碎了喂给鸡吃的。 只是挖蚯蚓的场景令许大茂有点不适,他只看了两眼,胃内就翻涌起来,于是赶紧走出大棚去外面看风景洗眼睛了,之后的流程只是听的口述,没再自己找虐。 他很咸鱼地想着,反正自己又不用养鸡,看不看也无所谓。 不过大山却很感兴趣,他是从头看到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再三询问,直到弄明白了为止。如果不是还要陪许大茂,估计他已经摩拳擦掌着,回家去准备地头养蚯蚓了。 之后,大山还领着许大茂看了好多家的蔬菜大棚。 现在的王家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两间大棚,当然了,只是最最普通的那种,而每家种植的蔬菜也不是随便种植的,而是经过村委会的商讨与分配,每户人家只种其中的一两种。 这个主意还是王强出的,因为夏天的时候,他就发现了,因为没有人协调,大家种什么菜都是自己随意种的,最后导致了一个不好的结果,那就是有些菜的数量过多,而有些菜又数量过少。 好在许家的餐馆没有严格要求具体要送什么菜,这才糊弄了过去。 不过之后王强就上了心,觉得既然要做,就要把事情做好,于是,他这才跟村委会的成员一同商量出这个办法。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有限的田地,产生最大的效益。 许大茂是边看边点头,王强可真是个能干人,估计不需要太久,王家村在他的带领下,人们的经济水平肯定能急速提高。 后来,他们还去了村里老猎人的家,目的不为别的,而是预约一只小狗。 自打买了院子,许大茂早就想在自家院子里养只狗了,不为别的,就是用来看家护院。 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这回看见王自立家养了一只小黑狗,特别的听话和懂事,于是许大茂就动心了。听大山说就是村子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