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六章 秦皇岛? (第3/3页)
竟天津是有军队驻扎。万一阻止东江军登岸行动,就只能强行驱逐,甚至是动刀兵。 这就容易产生误会,你是来勤王的,还是占领天津,意图不轨? 对毛文龙攻讦成性的朝廷官员多的是,岂肯放过这个机会?可要从秦皇岛登陆就少了麻烦,只不过是港口设施跟不上,登陆时间会长一些罢了。 郭大靖想了想,说道:“毛帅所言甚是,末将派人去秦皇岛看一下,大帅派水师船只前往勘察。” “不能用水师的船只,要用民船或商船。”毛文龙很谨慎地说道:“天津到觉华岛常有水师船只经过,不要生出枝节。” 郭大靖点头称是,觉得毛文龙实在是过于谨慎,且还是当时人们的固有观念——忠君爱国。 对于皇帝,郭大靖不仅不会效忠,还成天腹诽,骂其愚蠢、冷血、苛刻,没有担当。 对于朝廷,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贪婪且狠毒,更不可能让他遵从号令。 所以,攻讦就攻讦,哪怕决裂又如何? 尽管郭大靖知道现在的时机并不合适,但为了达到灭虏平辽的目的,他却不会顾忌太多。 比如天津和秦皇岛,同样的路程,在哪里方便,自然就选择在哪里登陆。就凭天津那点驻军,是绝对挡不住东江军的大队人马的。 秦皇岛呢,没有码头,至少没有适合大船停靠的码头。靠小船来往转运,既麻烦又危险,还浪费时间。 而要提前修建码头,当地官府会允许吗?要打通关节,要修建码头,这就复杂了,更要多耗费资金。 当然,毛文龙既然提出来了,郭大靖还是要执行,派人去察看勘测秦皇岛的具体情况。 如果是天然良港,不用太费资金和力气就能停靠,郭大靖倒也不反对在此登陆。 要是条件不行,那就从天津登陆,管他朝廷怎么样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打着勤王的旗号,却不去京师,跑去抄建虏的后路,是几个意思? 这本就是一个难以辩解的问题,要知道,在封建时代,皇帝最大,勤王第一。 谁管你不是从最有利的战略战术出发,谁管你战绩如何,不去保护皇帝老儿,就是目无君上,就是大罪。 联想到这里,郭大靖有些理解毛文龙要从秦皇岛登陆的原因了。只有从那里登陆,直趋遵化,切断建虏退路,才算是比较合适的说辞。 要是从天津登陆,你弃京师于不顾,绕袭遵化,几乎就坐实了“勤王”是假,是别有目的。 唉!毛文龙也是为难啊,才舍易就难。 “让你为难了,恐怕要多花很多钱。”毛文龙没有看郭大靖,而是微眯着眼睛望着远方,似乎是被日渐寒冷的风吹的。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在末将看来,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或困难,那都不是事儿。” 哈哈哈…… 毛文龙似乎是被逗笑,也或许是欣慰喜悦,大笑声中一抖缰绳,向前疾驰而去。 郭大靖耸了耸肩膀,催马赶上。这老头儿,认识路嘛,还跑在前头儿? 果然,没过一会儿,郭大靖便在后面大声提醒道:“毛帅,走错路啦!” 毛文龙在马上也不回头,只是扬了扬手,说道:“去村里看看。” 村里有啥好看的,你是巡视,又不是体察民情? 郭大靖无奈,只好催马跟上,在路边的指示牌上瞟了一眼,却是“广鹿村”。 从大路拐上入村的道路,毛文龙便放慢了马速,随意地张望着。 路旁的田地已经是光秃秃的,不时能看到一些堆砌起来的秸杆。远处能看到几头牛羊在地里啃食着,不紧不慢地挪动。 离村子越来越近,隐约听到呼喝之声,喊得倒挺整齐。 “草民见过大人。”一个背着筐子的老头儿避到路旁,躬下身子。 毛文龙勒停马匹,温言说道:“不必多礼。敢问,这呼喝之声是在做什么?” 老头儿抬起头,恭谨地答道:“回大人,是本村的民兵在打谷场训练。”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