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 年节时亲人的惦念 (第1/3页)
郭大靖复述得并不详细,但大概意思是全说出来了。毛文龙不知道郭大靖是死记硬背,还是真的理解了其中的深意。 孟子号称亚圣,在封建社会一直不被统治者所喜,屈居于孔圣之下。 但郭大靖却认为孟子曰过的,比孔子曰过的的更有教育和警醒的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足以流传千古的,并为人所耳孰能详的。 传说,朱八八曾因为对《孟子》中阐述的民本思想不满,而命人删减了很多。 郭大靖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真的,但他肯定崇祯没读过《孟子》。或者说即便读过,却不理解这些警诫的深义。 虽然毛文龙在奏疏中有激愤之语,甚至有口出不逊之嫌,但也只是气话。要真落到实处,他还不能说出大逆不道的话。 郭大靖所搬出的《孟子》名言,让毛文龙很难解说。事实如此嘛,皇帝就是这么苛待百姓,苛待东江镇军民的。 当然,郭大靖也不是要鼓动毛文龙如何如何,只是想通过这句话,为自己平常对朝廷的不满,找个理由罢了。zWWx.org “京畿百姓何辜,竟要遭屠戮劫掠,如牲畜般被建虏驱赶到他乡。”郭大靖脸上现出沉痛之色,说道:“每想到此,末将便感同身受。是以,定要尽全力截击建虏,勿使我大明子民一人被掠出关。” 毛文龙明白郭大靖的感受,已经过了两年,当年被建虏强迁的苦难历程,还在郭大靖心中萦绕不散。 “本帅理解。”毛文龙伸手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感慨地叹了口气,“只要条件允许,本帅定命你统军前往。” 郭大靖感激地拱了拱手,觉得这事十有八九会发生,他必然会在京畿与建虏再进行一场血火大战。 大半年的时间,东江军的战力又会提高一截。而建虏,还是老一套。此消彼涨之下,兵力相当的情况下,郭大靖并不畏惧建虏。 何况,在京畿作战,算是半个主场之利吧?虽然内地明军的战力不敢恭维,但蚁多啃死象,敲敲边鼓总是可以的吧! 粮草问题,可以就地解决;弹药的话,收入空间的火箭、炸弹、火药,也能够支撑一场大战。 至于重火器,郭大靖不准备随军携带太多。百多门轻型佛朗机炮,就应该能够弥补火力的不足。 这样算下来,除了侦悉搜集情报,勘测秦皇岛的水文情况,基本上就已经准备得七七八八。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行军时的负担,郭大靖还命何贵忠等人,在将要行军路过的滦州,建起铁匠铺,打造火箭发射器。 火箭发射器不同于火炮,或是其它火器。没人认识是什么东西,也不担心暴露的问题。 对于这些,毛文龙都是无从知道的。 其实,只要秦皇岛适合登陆,郭大靖自然会编造出有利的信息,促使毛文龙下决心,展开“勤王”行动。 就算秦皇岛被排除,还有天津呢,只不过是需要占领一下,距离遵化的距离和秦皇岛却是差不多的。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郭大靖已经铁了心要在京畿地区重创建虏,一战打出东江军的威名和气势,打得建虏一蹶不振。 “勤王”行动若成功,意义太重大了,且是多重的,让郭大靖和毛文龙都为之心动。 可以说,这将是一次扭转明金战略形势的转折点。打的好的话,全歼入关的建虏也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干掉皇太极。 退一步讲,能够重创建虏,使其狼狈逃出关外,也是一次了不起的胜利。 经此大败,威信受到沉重打击,皇太极的汗位不保,后金高层的一番争权夺势是难以避免的。 而内乱的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