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三百零四章 崇祯大办献俘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四章 崇祯大办献俘礼 (第3/3页)

船进港了!”张焘放下望远镜,说道:“好象是从山东回来的?”

    郭大靖也举起了望远镜,仔细观察之后,说道:“没错,是从山东采购物资的船只。”

    袁崇焕只能禁登莱的海,却不知道郭大靖早已在青岛有所经营,一样能采购到所需的物资。

    当然,历史上东江镇从山东采购的主要是粮食,现在则大不相同。

    毕竟,去年大丰收,再加上更便宜的南方、海外粮食,在山东购粮没有什么价格优势,就是路程短而已。

    勤王行动使得东江镇加大了对京畿地区的谍探派遣,但山东的眼线也在增加和扩展,主要是交给了吴九成,广鹿岛的老人。

    着重于北直隶和山东,郭大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促使辽民返乡,建设辽东,发展辽东。

    而这两个地方,是辽东战乱后,逃难的辽民最多的,离着辽东又近。只要官府不阻拦,只要东江镇能继续胜利,辽民就会有返乡的安全感。

    特别是山东和北直隶也会闹灾,什么水灾旱灾,受到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留在山东的辽民百姓。

    甚至于,不是灾民,但生活困苦,无地耕种的人,在大明还不到处都有。

    关键是与建奴的战争,以及对东江军是否有信心保护他们的安全的考虑。

    如果是朝廷倡导,那自然事半功倍。可在郭大靖想来,也只能是靠自己实打实的战绩,不断收复的辽东土地,来向百姓们证明。

    希望勤王行动之后,朝廷能够允许东江镇在北直隶和山东,或者是大明各地招收移民。

    郭大靖这样想着,和张焘闲聊着,结伴走下了山。

    …………………

    京师,午门前。

    “七千九百九十七,七千九百九十八,七千九百九十九……”

    禁军扔下一颗首级,便大声报着数,再由众人重复,声震四方。

    献俘礼,万历年间有过四次,天启年间有过一回,这次算是大明朝的第六次,崇祯皇帝登基后的第一遭。

    当数字报到八千的时候,大汉将军报数的声音异常高昂,围观的军民都听得清楚,发出哄然的喧嚣。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绝无虚假,八千多颗首级便清楚地证明了血战的激烈和残酷。

    万历年间,最振奋的是援朝获胜,明神宗朱翊钧在献俘仪式上一道钧旨,六十一个日军俘虏被斩首示众。

    而现在,这些首级不仅创造了历史纪录,更振奋了军心民气。

    多少年啦,屡屡丧师失地,屡屡遭逢大败,猖獗的建虏终于遭到重创,平定辽东终于看到了希望。

    何贵忠就在人群之中,激动喜悦,不加掩饰。因为周围人都是一样,要不是前有禁军弹压,声音会更大,甚至会有喜形于色、手舞足蹈者。

    “东江镇僻处海外,缺粮少饷,却还能如此奋勇杀敌、精忠报国,实在是应该得到朝廷的重赏重恤,才不负壮士流血捐躯。”

    “是啊,袁崇焕要五年平辽,辽镇一年几百万银子,又有何功绩?”

    “有啊,建奴不要的锦州、大凌河等城,不是辽镇又占了去,花了银子和人力来修,好缩在里面抵挡建虏。”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分出了高下。辽镇十数万人马,花着几百万银子,真是浪费之极。”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

    有人在趁机带节奏,散播对东江镇有利、贬低辽镇的言论。

    何贵忠连连点头,嘴上也有旁人一样附和着,却不去找是谁在做此事。肯定是自己人无疑,不认识反倒是更安全。

    郭大靖已经给他写了书信,告诉他要长期潜伏,有些危险的工作已经交给他人去做,让他不必插手,也不要太显露。

    本来对于前来旁观献俘礼,何贵忠还是有些犹豫的,不太确定算不算显露。

    但这是东江镇的大捷,他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还是赶到了这里,感受着战友们奋勇作战所取得了大功绩。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