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太极的震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太极的震惊 (第2/3页)

是穿越者的通病,缺乏安全感,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有那个可能,便会为之而奋斗。

    “郭将军宏图大志,李某虽不是很明白,可却钦佩万分。”李九成的神情说明他是真心的。

    换做是谁有成千上万的银子,也不会如此慷慨地投入到东江镇的发展中去。毕竟,这不是郭大靖的私军,连毛文龙的也算不上。

    可郭大靖就这么做了,不仅是军队,还有百姓,他都在尽力照顾。几年下来,没细算也知道上百万两银子砸进去了。

    就说东江军的装备吧,现在将近五万人马,光武器装备就二十多两吧,还有各种火炮,几千匹战马,以及军民的吃穿用度等等。

    图什么?或者说这样的投入能得到多大的回报?

    只是要平辽灭虏,还是要晋爵封侯,对李九成来说,他都觉得不值。反正换做是他,有这么多的钱财,是不会这么做的。

    尽情享受多好,出着钱、卖着力,甚至是拼着命,真是——

    郭大靖也不多说,说了李九成等人也听不懂。他确实有着宏图大志,那是对整个华夏的责任。

    也只有把东江镇当成自己的集团和根基,郭大靖才会如此大度地投入。

    闲说着话,众人已经来到了马市岛。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载人装物,再向着出海口驶去。

    “沈兄,咱们就此别过。”郭大靖拱手,说道:“过江便是义州,请向沈大人、林大人带上郭某的问候。”

    沈器重拱手还礼,也不多说,带着历练完毕的两百多朝鲜兵登上大船,返回朝鲜。

    沈硕庆和两个随从留在了郭大靖身边,不管是学习历练,还是成为两方的沟通者。

    全部人马都登船出发,郭大靖站在最后一艘大船上,禁不住举起望远镜,瞭望着越来越远的镇江堡。

    皇太极要是明智的话,连遭重创之后会收缩防线。镇江堡应该弃守,凤城则要加强驻兵力。

    辽东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人口不多的建虏来说,如果处处要守,那就是处处薄弱,处处漏洞。

    只要辽沈作为统治中心的性质和功能不变,建虏就必须集中兵力。而辽沈相距镇江堡,实在是有些太远了。

    如果是半放弃,也就是建立哨地,驻守少量人马的话,已经在宽甸地区的特战营,将给建虏制造新的惊喜。

    ……………………

    沈阳。

    皇太极在汗宫内,正在处理着政务。

    今年可谓是流年不利,继金州惨败过后,饥荒是愈演愈烈,已经造成了统治的不稳。

    “斗米银五两,良马银两百两,牛百两……”

    这还不是涨到最高的物价,但已经触目惊心。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铤而走险,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偷窃牛马,抢劫杀人。zWWx.org

    “盗贼若不按律严惩,恐不能止息……”皇太极看着大臣的上奏,皱起了眉头。

    严厉惩罚盗贼,以求在重典下保持治安,以及社会的稳定,但皇太极对此并不同意。饥饿会让人发疯、发狂,都要饿死了,还怕重刑处罚吗?

    正在思虑之时,侍卫入内禀告,范文程奉召晋见,皇太极命其入内。

    时间不大,范文程来到殿内,施礼拜见后,便躬身而立。

    皇太极命人把大臣的奏报递给范文程,颇有些无奈地问道:“宪斗,国内盗贼四起,大臣们主张严惩,以儆效尤。你以为如何?”

    范文程只是看了看奏报的内容,便躬身奏道:“启奏汗王,奴才以为当宽免之。一来国中乏食,民不得不为盗;二来可彰显汗王之仁,遏制逃人。”

    皇太极轻轻点头,在呈回的奏折上写了回复,“今岁国中因年饥乏食,致民不得已而为盗耳。缉获者,鞭而释之可也。”

    范文程又躬身道:“奴才以为国中银两虽多,却无处贸易,才致银贱而诸物腾贵。朝鲜国小物乏,不堪索取。哈喇沁部却能从高台堡换粮,可多予其银两,以缓我大金国之粮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