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八章 温情重现,烈士陵园 (第3/3页)
历史上到了满清入主中原,为了削弱岳飞在汉人心中的影响,以免岳飞的爱国情怀感染百姓,导致更多汉人加入反清队伍,才不断拔高关二哥,将其塑造成了唯一的武圣。 郭大靖也算是入乡随俗,既有烈士陵园,又有岳王庙,算是古今合璧,让军民们更容易接受。 况且,在郭大靖的心目中,从功绩、能力和贡献来看,岳爷爷都要强于关二哥,武圣的称号实至名归。 岳王庙前,一块大石在路旁矗立,上面镌刻着岳爷爷的“满江红”。 郭大靖站立于前,口中吟诵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也不禁热血奔腾。 慷慨壮烈,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油然盈于胸膛,郭大靖暗自握紧了拳头,暗中发下誓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年底就要让建虏知道“撼山易,撼东江军难!” 岳王庙还未最后完工,郭大靖只在外面看了看,便转向它处。 “听说你要当爹了。”郭大靖笑着向周和问道:“这是家里的第三个娃了吧?” 周和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让将军见笑了。” 郭大靖摆了摆手,说道:“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多子多孙,那是福气。至于你大儿子参军的事情,某也不能通融,要按规矩办,够年龄才行。” 周和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就是这野小子天天闹,就想送他去军营锻炼锻炼,我也省心。”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先让他加入民兵吧!告诉他,平辽灭虏得打五六年呢,好好长身体,不用心急。” 周和用力点头,别说五六年,就是十来年,只要能平辽灭虏,也已经是能让人欣慰的目标。 要是换在数年前,谁敢给平辽灭虏定个时间?那个时候,东江军也只是苦苦支撑,只能起到袭扰牵制的作用。 但现在,周和毫不怀疑,要灭掉建虏,只有东江军能做到。当然,还要有郭将军的指挥。 郭大靖很喜欢和手下闲聊,就是那种轻松的家常里短,让他能窥见普通人的心中所想,心中所愿。 平辽东,打天下,为了什么,不就是天下太平,共享安乐嘛?如果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坐不到,那他与坐在紫禁城的封建帝王有什么区别? 说到底,是无数普通的老百姓在支撑着战争,他们的耕种劳作,为战胜敌人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支持。 说到底,是无数普通的士兵流血牺牲,才能够击败强敌,才能够重拾破碎的山河。 “将军,那里的山坡今年就能平整出来,还要栽上青松翠柏,并让更多英勇殉国的袍泽有安息之地。”周和伸手指点着,声音有些低沉。 青山处处埋忠骨,郭大靖抬头望着山坡,伸手拍了拍周和的肩膀。不用多余的语言,两人也知道传递的信息。 烈士陵园会建很多处,将来各地都会陆续建起。 哪怕只是一座纪念碑,也要给后人提供瞻仰祭拜的所在,让后人不致遗忘这片土地上流淌的鲜血,逝去的忠魂。 在敌我胜负未分,正角力争锋的时候,投入数万的银子修建烈士陵园,郭大靖并不认为是时机不对,甚至是在浪费。 与伤有养、死有恤的政策一样,这是对军人奋战报国的一种报答,一种激励,也是对军人社会地位提高的一种表示。 每年都要举行祭拜仪式,清明、中元节、寒衣节……不断地加强军民的记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断提升军人和家属的待遇,使军人成为人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 不管什么时候,金钱和生活标准都是人们心中的一杆秤,谁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有更多的财富。 这是俗气的,却也是人之常情,比喊空洞的口号要强百倍。 还有遇官不拜,专门审理军人或退役军人的法庭。这样的特权,与其给狗屁不是读书人,不如给保家卫国的军人。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