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 崇祯的用人不疑,民以食为天 (第3/3页)
堂是什么。 有吃有喝,有房住有活儿干,天天过得很充实,也不再是家徒四壁,一件件家什慢慢地都添置。 有桌有凳,有缸有瓮有窖,越来越象家的样子。日子虽然不算富裕,可也是越过越安心。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妻子帮着男人把东西归置好,心中高兴,还不忘提醒道:“盐还要买一些,把咸菜都腌好,能吃到明年呢!” 陈老实连连点头,说道:“没忘呢!说是这几天就能运到,各家都在用盐,一时紧张。” “不是很着急,咱们村离盐场也近。”妻子笑着说道:“今晚吃贴饼子,喝糊糊粥,再拌个土豆丝。” “成,成。”陈老实呵呵笑着,说道:“这可是顶好的饭菜,别忘了加辣椒啊!” “忘不了的。饼子也多贴些,过两天你不是要参加民兵拉练嘛!”妻子笑着点头应承,抱柴生火,开始忙活起来。 新的家,新的村,新的生活,还包括新的生活习惯。 玉米、土豆,还有辣椒,对新到的辽民都是陌生的,但在旁人的帮助指点下,很快就熟悉起来。 土豆长芽不能吃,玉米可以磨碎成碴子和粉面,煮粥或做饼子。特别是辣椒,在少油少荤腥的情况下,提味下饭,很快就受到百姓们的喜爱。 辣椒还能腌咸菜,去年年底从军队中便开始出现,据说还是郭将军的奇思妙想,做出的辣白菜、辣萝卜,味道极好。 从军队传到民间,并不只是味道好,还有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使得辣椒可以普及而食用。 不仅仅是复州大范围的种植,还有百姓家的田地,也要划出一小块地种植白菜萝卜,以及辣椒。 妻子在做饭,陈老实也不闲着。这是自己的家,与别人家相比,还差了不少,可很多家什是能通过自己的手因陋就简地造出来的。 还有参加民兵拉练需要的装备,弩弓和箭是发下来了,可身上还缺那种填充木板的简易甲胄。 陈老实找了几块比较厚的木板,仔细地量了尺寸,开始锯成一个个方块。 他做得很认真,边角也要打磨一下,除了不想在民兵们让人瞧不起,更要守官府的规矩。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能够简化精炼,郭大靖觉得“民以食为天”就够了。 老百姓能够填饱肚子,也不用说什么礼节荣辱,肯定没有多少人会作奸犯科,会老老实实地过日子。 但当饥饿得令人发狂发疯时,你也不用什么大义名分的说教,根本没用。 崇祯不知道饥饿的滋味,不会明白这个道理。官员们也是如此,也就不在乎百姓的生活。 在崇祯看来,这些老百姓是不识大义的愚民暴民。在国家困难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先牺牲一下,多交点赋税,少闹点事情。 而对于郭大靖,他清楚地知道东江镇要自力更生,要发展壮大,就离不开最底层百姓的辛苦付出。 要保障这个根本,就是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心里有着向往和希望,觉得日子有奔头儿。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是太难。崇祯也能够做到,甚至不用他搅尽脑汁地去想出来。 其一是因粮,据说是由卢象升提出来的。在其担任宣大总督时,便大力推行“因粮”政策,一度解决了军队的用粮问题。 因粮政策,其实就是对富人进行加征:凡是缴纳赋税五两以下的农户,并不加征赋税;纳税五两以上的富户,则按照财产的多寡,进行不同程度加征。 其二是清屯充饷,就是将军队的屯田全部收回来,将屯田所得全部充作粮饷。 孙传庭高举“祖制”大旗,号称“地不容失一亩,粮不容失一粒”,在收集了陕西所有土地卷宗之后,开始按照卷册疯狂的收取军屯土地。 在孙传庭不讲任何情面,在几乎得罪了满朝文武的情况下,他用了三年时间,几乎收回了所有的军屯土地,清理出四十五万两白银,组建出了极具战斗力的秦兵。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