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章 整装待发,破关入寇 (第2/3页)
,可郭大靖也不会纠结于此。 事情不发生,谁都不在意。可要发生了,一切就已经太晚。到那时,他再说什么,再做什么,又有什么用呢? “郭副帅。”张焘笑呵呵地走上甲板,说道:“这里海风大,还是入舱吧!”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笑着和张焘走进船舱,在桌案旁落座,品茶闲聊。 张焘和水师一直也没闲着,打造舰船只是其中之一,探悉海路航线,考察记录水文情况,终于是有了相当的把握。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把两万多马步骑兵顺利运至秦皇岛,安全登陆,行动也就成功了一半。 “多谢郭副帅又为水师增船添炮。”张焘端起茶杯相敬,笑着说道:“末将知道,在对水师的供应方面,郭副帅是最热心的。” 相对于毛文龙和陈继盛,以及其他将领,郭大靖对于水师的重视,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红夷大炮,别人是恨不得都交给陆军,安放在关隘城池。如果不是郭大靖坚持,水师是一门也捞不着。 尽管现在水师的作用还未凸显,但郭大靖却笃定地相信,日后会有大用。 这是眼光的不同,郭大靖并不局限于辽东和渤海,而是整个大明,乃至于亚洲,甚至是全世界。 大海广袤无边,有着取之不尽的财富。海洋时代也已经开启,大明已经落在了后面。 即便是平辽灭虏,郭大靖也要把水师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可不是满足于运兵载物的运输功能。 对于张焘的感谢,郭大靖不以为意地摆手,说道:“镇江堡一役,水师作用甚大。加强水师的武备,理所当然。” 停顿了一下,他又继续说道:“此番大战结束,水师便要转向辽东水域。从三岔河溯流而上,能直捣建虏老巢。哪怕只是运输物资,也将为陆军提供巨大的帮助。” 在郭大靖口中,是把陆军和水师分开的。这还没把水师说成海军,因为还不具备那样的标准。 张焘点着头,说道:“三岔河出海口,乃至溯流而上的数十里,已经探查清楚。如果再要深入,确实需要详细勘测。” 喝了口茶,张焘看着郭大靖,沉吟着说道:“不如把船上的红夷大炮卸下,带上它们去堵建虏。虽然笨重,但也该来得及吧?建虏可是畏炮如虎,听到大炮轰鸣,战心便去了三成。”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张兄不必多虑。虽然没有红夷大炮,但我军的重武器足够,获胜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拖着红夷大炮去遵化,在时间上也应该来得及,但郭大靖认为没必要。 加班加点大力生产制造的火箭,已经达到了一万多枝;再有几十门佛朗机火炮,以及地雷、炸弹,已经足以对抗建虏,并给予其重大杀伤。 即便是没有火箭、佛朗机火炮,凭两万多全火枪装备的部队,也不惧建虏,只不过伤亡要增加。 火箭还不同于迫击炮,在爆炸威力上,相差不多,可在射速上,却要远远高于迫击炮。 一个发射架便是十几枝,四五十个发射架,便是五六百枝,相当于五六百门迫击炮的同时轰击。 郭大靖的作战计划也很简单,那就是把这一万多枝火箭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射出去,对建虏形成密集的覆盖轰炸。 所以,发射架不是几十,而是上百。一大半是在进军途中设立的铁匠铺预先打造储存,一少半是随军携带,以防万一。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部顺利地拿到手,那一次性的发射,便能达到惊人的千枝。 千炮同时轰击是什么效果,数千甚至上万炮弹砸下去,区区两三万的建虏,能够支撑得住? 要知道,火箭发射架是很容易制造的,且很轻便,这个优点对于远途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火箭的制造成本要高于迫击炮炮弹。但为了胜利,成本是可以不用考虑的。 张焘对于郭大靖的指挥作战,还是相当有信心。听他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勉强,转而说起了登陆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