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给百姓留下好印象 (第2/3页)
尽管说是要休整一两天,但在今天,郭大靖就又派出了数千人马前往迁安。总归是要回去的,只是让伤病员再好转一些。 但也不是全部的伤病员,有很多伤势太重的,经不起路途颠簸。郭大靖准备把他们暂时留在遵化,并留下人照顾,待伤势稳定,或痊愈后,再回辽东。 这件事情他已提前和曹化淳、方正化商量过,两人都痛快答应,方正化还主动请缨,留下来和最后一批伤员走。 郭大靖猜测,方正化是想借此拉近与军队的关系。毕竟,他是监军太监,而且明显的不是很受信任。 东江军的数次行动,都是背着他进行,这让他感觉到了一种疏离。 但此次大胜,在朝廷和皇帝眼中,东江军的地位肯定提升,他日后的职责也会更重,不得不和郭大靖等武将搞好关系。 特别是郭大靖,方正化也揣摩透了,是个心善之辈,从他对老百姓的态度,便得了解得清清楚楚。 这不是作伪,从辽东到京畿,郭大靖一直如此。在方正化想来,这与他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也不能说是全部准确,除此之外,郭大靖的后世思维才是主导的因素。尊重生命,平等观念,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 说起来也简单,一个正常的穿越者就算是成为至高无上、生杀予杀的皇帝,恐怕也不会因为宫人打碎一个碗,而命人将其拖出去活活打死吧? 可在古代,别说是皇帝,就是那些贵族高官,甚至是士绅地主,打杀个下人,也不算是什么稀奇少见的事情。 但方正化只看到了郭大靖对百姓的心善,对建虏的深仇大恨,却不知道他对皇权的篾视,以及勃勃的野心,也是无人能及的。 此时,城内已经喧嚣起来,新到来的数万百姓,被安置到各处宅院,虽然很拥挤,但终于是有了遮风挡雪的地方。 而军队抽调出了人手,发动了百姓,推着粮车,在沿街行进,粮食开始发放了。 说是三十斤,那只是最低的限度,多了也无所谓,反正缴获的粮食也没有准确的数量,而百姓也没有具体的统计。 与其让官府来发放,不如由东江军做这个工作,在百姓心中留下好印象,这也是郭大靖的算计。 郭大靖走出了巡抚衙门,骑上战马,在几个亲卫的保护下,在城中缓缓而行,进行着巡视。 “见过将军。” “见过将军。” 所过之处,率先施礼的是推车发粮的士兵,大礼而拜的是满怀感激、又有面对上位者惶恐不安的百姓们。 郭大靖面色和熙,微笑着不时抬手,口中说着:“不必多礼。” 百姓对于大明官军的印象是很差的,这和传统观念有关,官军的军纪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郭大靖的巡视,并不是炫耀,也不是享受百姓们毕恭毕敬,或是敬畏的大礼。 东江军的解救,已经改变了百姓们的观念,但还不够。如果连郭大靖这样的大将军,对老百姓也是和蔼可亲,效果才会更好。 希望能借此打消一些百姓的顾虑,作出移民辽东的决定。郭大靖感慨着,明盔亮甲,骑马缓行。 很多年之后,还有目睹过此情此景的老百姓,向儿孙炫耀着初次见到太祖时经历。 “那时候,太祖还是个将军,是东江军的副帅,在遵化城外击败了十万建虏,斩杀了奴酋……” “……太祖骑在马上,盔甲闪亮,有如天神,有紫气在头顶围绕,那是上天眷顾之像……” “……太祖微笑着,还向俺抬了抬手,说‘不必多礼’……” “不必多礼。”郭大靖再次抬了抬手,向着几个敛衣下拜的女人和颜说道:“象搬抬粮食这样的重活儿,可以让那些男人去干。” 吴姐再拜,说道:“谢过大将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已是辛苦,这些活儿,奴家们还是能做的。” 郭大靖点了点头,多看了这个很会说话的女人几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