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五章 欢庆的金州 (第2/3页)
将士,应该都送到了吧?” 陈有善笑着说道:“有家室的都送到了,大人尽管放心。” “那就好。”陈继盛终于能安静地坐下来了,沉吟着说道:“年后便要开始征兵,至少要招募一万,宣传工作要提早布置啊!” 抬头看着陈有善,陈继盛有些无奈地说道:“政务官员还是少啊,陈先生要多辛苦了。” 陈有善不以为意,笑着说道:“这有什么辛苦的,政务官员会越来越多,我还怕老了,他们抢我的饭碗呢!” “再说,想要从军的人多的很。依现在的人口数量,别说一万,就两三万,也没有问题。”陈有善信心十足地补充道。 建虏放弃镇江、宽甸地区后,给逃跑的剃头辽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而东江军在镇江、宽甸地区建立根据地,也等于阻隔了建虏与朝鲜,这使得朝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林庆业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接纳辽人。 在鸭绿江沿岸,哪怕不是从义州沿江偷逃出来的剃头辽人,朝鲜地方官也偷偷地送到义州,再转送到皮岛。 只是今年,东江镇就接收了将近十二万的剃头辽人。建虏大饥荒的影响还有持续,入关劫掠也遭到惨败,情况会更恶劣,逃跑的剃头辽人会更多。 十二万剃头辽人,男丁还占多数,差不多有七八万。这也是陈继盛和陈有善的信心所在,兵员并不缺乏。 当然,有当兵的,也要有生产的。七八万男丁,最多能有一半从军入伍,或者要再少一些。 其实,郭大靖与毛文龙已经商议过,今年将扩编一个步兵协,飞骑则根据战马的数量,越多越好。 从现在来看,飞骑扩充到一万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一个新编协,东江军的总兵力将达到六万多。 如果都不算总动员的兵力,东江军已经超过了建虏,具备了反攻的基础。 当然,这都是今年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大规模的反攻,却是要等到明年。 此时,金州卫城也是一片欢腾的气氛。坐镇于此地的毛文龙,仿佛年轻了十几岁,与众将们酣酒高歌,竟然极少见地喝醉了。 从率数百人跨海征战,在艰苦卓绝中开镇东江,十数年来与建虏交战厮杀,终于是胜利在望,平辽灭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希望。 “大帅,您——”毛承祚迎上前来,脸上现出担心和关切的神情。 “无妨。”毛文龙呵呵笑着,轻轻拂开毛承祚的搀扶,自嘲道:“到底是老了,不过两碗酒,就醉倒了。现在好多了,不用担心。” 毛承祚笑了笑,说道:“东江军建此奇功,不开怀畅饮,着实难以压抑心中的狂喜和激动。” 毛文龙轻轻颌首,深吸着清冷的空气,缓缓说道:“本来以为大靖用兵谨慎,重创建虏是肯定的,却不会有这盖世奇功。没想到——嗯,皇太极是恶贯满盈,合该有此报应。” 在遵化全力阻击,这是毛文龙和郭大靖商议的作战计划。 不分兵固然稳妥,但也只能获得有限的战果,对于全为骑兵的建虏,不会造成歼灭性的打击。 而且,毛文龙也没想到郭大靖携带着数量惊人的火箭,狂轰滥炸之下,建虏的损失要超过预计。 “建虏失陷其主,亡无日矣!”毛文龙意气风发,说道:“那袁崇焕大言不惭,要五年平辽;本帅现在却敢说,只要三年。” “袁崇焕算个什么东西,只会吹牛,此番必死无疑。”毛承祚冷笑一声,说道:“关宁军也是原形毕露,朝廷想必会看得清楚。” 毛文龙连连点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已经不可避免,但在总体上,却是对东江军有利无害。 在这一点上,郭大靖在给他的书信上已经分析清楚。并且,郭大靖认为东江军以后每年至少能分到一百多万两。 为了这些钱粮,郭大靖委婉地劝谏毛文龙,如果朝廷向东江镇安插文官,可以妥协接收。反正东江镇与朝廷隔着大海,文官至此,也不敢太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