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七章 再见毛文龙 (第3/3页)
两面夹击辽沈的态势。” 毛文龙的手指停在了连山关,用力点了点,说道:“建虏有重兵在此,进攻的话要谨慎。” 郭大靖说道:“以宽甸为基地,抄袭本溪也是个想法。总之,还要看具体的情况,再作决定。” “你的指挥作战,本帅是放心的。”毛文龙也不多作讨论,笑着说道:“还有经营,也无人能及。盘锦的马市就很好,秋高马肥,听说已经交易了一大批牛马牲畜。” 对蒙古诸部的交易,除了日用品外,还有少量的粮食。数量自然是经过计算的,连蒙古人都不够吃,就不用担心会支助建虏了。 随着建虏的颓势,蒙古诸部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得不为自己的长远作打算。 面对虎墩兔的咄咄逼人,后金如果不能够提供帮助,那就只剩下了大明可以依靠。 现在,蒙古诸部还是首鼠两端,在大明和后金之间骑墙。但从物资方面,他们已经不得不表示亲明的态度,尽管是不付诸于外的。 依附强者,是蒙古诸部历来的传统,这也怪不得谁。只要强大起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一点,郭大靖比谁看得都通透。 “蒙古诸部是迫于生存,不是诚心归附,只有灭了建虏,才会让他们彻底臣服。” 郭大靖对于取得的成绩,还是很清醒,说道:“所以,末将已经派人给盘锦马市的管理者送信,不要显得过于急迫。” “蒙古鞑子还敢抬价?”毛文龙愣了一下,旋即又笑了起来,说道:“还是你做得对。他们不一定抬价,我们倒是还可以压价。” 并不只是省钱的问题,还有钳制蒙古诸部,使其求着通商互市,但郭大靖也不想再深说。 “按照现在的速度,明年年中扩充到两万飞骑,是比较把握的。”郭大靖估算着作出判断,“甚至还会再多上数千枪骑,明年年底或后年的大反攻,就可以如期展开了。” 毛文龙捋须而笑,心情畅快,说道:“袁崇焕若是不死,岂不要跟万岁说,五年平辽不是虚言,有人完成啦?” 郭大靖直撇嘴,鄙夷地说道:“若他还任辽东督师,有他掣肘,别说五年,就是十年也够呛。甚至于,建虏会因此面坐大难制。” “不错。”毛文龙冷笑了一声,说道:“有他卖给蒙古诸部粮食,有他跟建虏议和,平辽灭虏岂不成了空谈?建虏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种资敌卖国的伪君子。” 看着郭大靖,毛文龙露出赞赏之色,说道:“幸好,东江镇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遵化一战,更是彻底翻身。” 总归还是要靠自己,毛文龙已经完全理解了郭大靖之前的种种做法。 上奏、告状、诉苦等等手段,有什么用处,还不抵全力以赴的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切就都扭转过来。 袁崇焕的倒台被杀,等于是掀掉了压在东江镇头上的浓重阴云。不仅使东江镇迎来了快速顺畅的发展阶段,更使毛文龙、郭大靖能够专心对付建虏。 面对面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背后捅刀,来自内部的阴谋诡计。 “随本帅出去走走。”毛文龙站起身,活动着脖子,用力揉了揉太阳穴,自失地笑道:“到底还是年岁大了,看了会儿文件资料,就觉得眼花头晕。” 郭大靖笑着说道:“大帅戎马倥偬,确实不耐这些案牍劳烦。秋高气爽,田地丰收,正是踏秋观景的好时候。” 毛文龙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就是精力不济,什么案牍劳烦,你这小子,尽拣好听的溜须拍马。” 郭大靖嘿然而笑,陪着毛文龙走出宅院,在几个亲兵的卫护下,出了城,驰奔在广阔的天地之间。 毛文龙确实是岁数大了,在感到精神逐渐不济的同时,更希望自己选的接班人能够带领东江镇走向辉煌。 平辽灭虏,固然是毛文龙的心愿,拥有东江镇这个强大的后盾,更是关系到他的身后荣辱。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