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一十章 朝鲜助力 (第3/3页)
郭大靖可以确定,建虏被灭,将打消百姓们的最后一点顾虑。对战乱的担心,始终是阻碍大规模移民的最大因素。 “来人!”郭大靖思绪翻转,目光在地图上游动半晌,突然有了个想法,抬头呼唤着外面的亲兵。 “大人。”亲兵入内,躬身施礼。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去叫冯西建过来。” “遵令。”亲兵转身而去。 郭大靖重新坐下,又命亲兵给他续了茶水,在桌案前仔细地研究着地图。 …………… 每一次大战之前,为了尽量地保密,东江镇的百姓基本上都不知情。除非进行大动员,比如南关防御战那一回。 刘兴祚率领骑兵营已经乘船出发,刘奇士所部也接到命令,向就近的港口赶去;还有李维鸾所部的两个步兵营,也已经赶到最近的登船地点。 紧锣密鼓的兵力调动,大批船只驶离辽南,沿着近海向辽东而去。所有的这些行动,对百姓们来说,根本就不知道,也影响不到他们的心情。 土豆和黑麦已经收获完毕,只此两大作物的产量,已经能够使百姓们没有饥饿的担心。.ZWwx.ORG 再看着地里长势良好、已经泛黄,很快就要收割的玉米,喜悦的心情更是难以压抑,让人时时地想笑,想说,想唱。 大清早的,桂花便做好饭菜,收拾利整,和父兄一起出门,去赶十天一次的镇上大集。 想着能和吴姐、小琴见面儿,桂花心情倍儿好,看啥都顺眼,脸上的笑意就没消失过。 桂花爹和儿子拉着板车,车上是麦秸编的草帘子,还有几袋子土豆。爷俩儿边走边聊着,不时发出轻松的笑声。 “明年少种十亩土豆,改种花生。”桂花爹把板车交给儿子,说道:“镇上的油坊收的价可不低,算着比土豆嫌得多。” 何顺点着头,脸上是憨厚的笑容,说道:“今年年景好,交完赋税,也够一年吃喝。土豆种得少些也没关系,手里有钱能添置些别的。” “麦草和玉米秸都能喂牲口,咱也养头牛,再买几只羊。”桂花爹说道:“钱还差些,不知道那个贷款保不保准?” 桂花在旁笑着插嘴道:“有啥不保准的,没有利息,三年还清。这三年里还能连着遭灾不成?你看村里的老户,差不多都有耕牛,憋着劲儿明年大干呢!” 何顺嘿然一笑,说道:“老户都攒了家底,也有那胆量。咱家嘛,还是核计好再说。” 桂花爹点了点头,说道:“核计是得核计,可胆子嘛,也别太小。有了耕牛,明年咱家就能多种几十亩,不遭灾的话,差不多也能把贷款还上了。” 桂花赞同道:“想要多种地,想要耕牛,冒点险也值。上次我和吴姐聊天,她就说过这事儿。田地越来越少,早种早得。要不,就能搬家,才能分到更多的田地。” “是啊,明年想多种田地的,可不只是咱家。”桂花爹听到要搬家,终于是下了决心。 路上的百姓越来越多,都是向着镇子的方向走去。有拉车的,有挑担的,还有挎着篮子的。 一位中年妇女就挎着篮子,上面盖着块布。布一动,冒出个鸡脑袋,溜圆的眼睛左右看着。 “大嫂,你这是下蛋的母鸡呢!”桂花见中年妇女是一个人,篮子里的母鸡也让她眼睛一亮。 中年妇女点了点头,说道:“去年养的,要不是缺钱用,还真舍不得卖呢!” “只卖不换嘛?”桂花试探着问道:“我也想养几只鸡,可惜今年有些晚了。” 中年妇女笑着说道:“卖了鸡,要凑钱买牛的。妹子要想养鸡,明年谷雨后抓小鸡崽最合适,好养活……” 桂花听着人家的养鸡经验,不时插话,两个女人时间不大,便聊得热乎,关系似乎也亲近了起来。 谈话间,路似乎也变得短了不少。很快,前面就出现了集市的影子,就在镇外的一片大空场上。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