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46 (第1/2页)
“如今日子还好过吗?”谢茂出来探问民生,这嘴自然就闲不住。 和余狗宝满脸憧憬感激不同,他阿姊脸上一沉,骂道:“好过不好过,得看怎么说。客人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该当知道如今的艰难——这谷子不值钱了,麦子也不值钱了,漫山遍野都是吃食,谁还肯花钱买咱们庄户人家的粮食?” “姑娘家家,怎么说话呢?能吃饱难道还比吃不饱更强几分?”衣长宁连忙喝止。 第173章 振衣飞石(173) 被衣长宁训斥一句, 那农家少女又羞又气,有几分不服, 又害怕这群客人打她。 “她说得有道理。”谢茂失笑解围,转头就训斥衣长宁,“你凶什么?快给姑娘赔礼。” 谢茂一笑,原本紧张僵持的气氛瞬间就消失了。 他不是养在深宫不知世事的孤高之君, 这农家少女抱怨的一切,早在他命稷下庄散播神仙种时就预料到了。为君者福荫不能大庇天下,以至于庶民生计艰难, 这小姑娘不过跟过路客商抱怨一句, 既没有在家翘脚大骂皇帝昏庸, 也没有操起菜刀造反, 又算得了什么? “是。”衣长宁也不过是害怕皇帝震怒, 哪个当皇帝喜欢听百姓抱怨世道艰难? 见衣长宁真要过来施礼赔罪,坐在灶膛前的农女连忙起身摆手:“不用不用,我也说得不对……” “你说得很好,如今粮食是不值钱了。不值钱有不值钱的好处, 大家都能吃饱了, 起码不会饿死。不值钱也有不值钱的坏处——” 谢茂见那农女窘迫,挥手让衣长宁出门。 他自己很随性地在堂屋里走了两步, 看着堆在屋子里的粮食,大多数都是未脱壳的稻谷, 临近灶房还有一堆玉米、地瓜, 保管得不算认真, 略略发霉,应该是用来喂猪。 粮食丰裕如此,不止人能吃饱,尚有余粮饲养牲畜,谢茂就越发高兴了。 “我们一路从北往南行商,听说官府办了织坊、酒坊、纸坊,不拘男女都能应聘上工,粮司也在招工种植桑树、棉花,女孩儿家都会养蚕,你若觉得生计艰难,为何不去城里看一看?县里太远了,镇上也该有放工处的吧?”谢茂问道。 自太平十年开始,听事司就负担起在各地开办手工作坊的重任,最初在临近出海港口的州县开办丝纺、织坊,粮食公司配合在附近县属征地种植桑棉麻,成品一部分内销,大部分都直接进行海贸,消耗一部分农业剩余生产力。 到如今已经是太平十九年,港口地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手工业过渡,与海事司配套的各种产业欣欣向荣,各色造坊、制坊百花齐放。 农业也不是彻底抛下不管了,神仙种在种植上虽然不需要花费太多心思,大规模收割时依然免不了非常密集的体力劳动,经过粮司引导,沿海一带已经形成了比较正规的收割运输队,收取报酬为大地主进行采收,继而完成向城县消耗大户,诸如酒馆、饭店、米铺等地的输送贩卖过程。 这其中自然也免不了有大批闲汉在家守着野地混吃等死,可是,只要是想好好过日子的百姓,都已经在朝廷的帮助下找到了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