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2章 有点良心,但不多 (第2/2页)
而已。 平均每天至少一万五千字的写作量,别说是码字全靠手写的年代,就是电脑写作的时代,这个量也堪称恐怖了。 谟言的效率足以让那些日四千的混子们羞愧到自挂东南枝。 林为民不禁又想起后世的那段采访。 小谟这小子,有点东西啊! 回到房间,林为民仔细的翻阅了谟言花了五天创作的两篇小说。 一篇一万两千字的短篇《民间音乐》,一篇三万两千字的中篇《透明的红萝卜》。 《民间音乐》的质量已经达到了《当代》的刊发标准,但可能是因为刚刚悟道的原因,并不够出彩。 《透明的胡萝卜》就不一样了,连林为民看完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对比他前几天看到的谟言的那篇《丑兵》简直判若两人,有一种质的飞跃。 “写得好!”林为民将稿子放下来,迎上谟言期待的目光,然后认真的说道:“两篇一起发!” ….“一起发?” 谟言不解的同时带着几分惊讶,还能这么干? 林为民解释道:“这次的一月号就是为了推陈出新,不光是你。之江有位青年作者叫做于华,他的两篇中篇也会一起发在一月号上。” 听到这里,谟言不禁为《当代》的魄力和大胆感到敬佩不已。 同时,心中也对那位跟自己一样在同一期上能发两篇作品的同行产生了兴趣。 林为民将稿子收起来,如同一个老练的嫖|客,钱都没付就穿上了衣服。 “这几天你辛苦了,我去跟你们领导说一声,让你再休息两天,然后再回去工作。”林为民对谟言叮嘱道。 “好的,林老师。” “稿子我就先带回去了,等正式确定上刊之后我再通知你,稿费单到时候给你邮寄过来。” 谟言的心中莫名的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几天因为有林老师的指导,他在创作上仿佛如有神助一般,写完了两篇小说之后,连他自己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五天时间,四万四千字。 别说是如此高质量的完成,光是写出这些文字,就是他从来没有尝试过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林老师的帮助。 谟言心中对林为民铭感五内。 “林老师,感谢!感谢!” 临走前,谟言紧紧握着林为民的手,双眼湿润,嘴里喃喃的念着感谢。 林为民骑着摩托车,回首望了一眼还站在原地朝他挥手的谟言。 小谟是个重感情的人啊! 又颠簸了一路,几个小时后,林为民回到了燕京,连家都没回,他先回了国文社。 兜里还揣着谟言新鲜出炉的两篇小说,还是送回去安心。 好几天不见,柳荫一见林为民便道:“呦,为民胖了!” 林为民心虚道:“可能是熬夜熬的,作息不规律,饮食也不规律。” “是嘛?” “那可不是?柳姐你可千万别熬夜。不说了,我找老覃去销假。” 林为民敷衍着去了覃朝阳的办公室。 “你还知道回来?” 覃朝阳一见他就阴阳怪气道。 林为民兜里揣着稿子,心里丝毫不慌,将稿子掏出来往桌上一甩。 “看看吧,咱这几天的工作成果!” 覃朝阳顾不上去跟林为民说话,拾起稿子翻阅起来。 半晌过后,他才抬起头来,望向林为民的眼神带着几分疑问。 “咋了?这么看我干啥?” “这都是你指导的?” 林为民昂首挺胸,“也不能说是指导,就是从旁点拨了一下,小谟还是有天分的。” 尽管对这小子的话将信将疑,但事实胜于雄辩。 覃朝阳在考虑,要不以后编辑部的组稿工作就都让林为民去吧。 反正他还年轻,也跑得起。 “不错不错,工作越干越优秀了。” 覃朝阳夸奖了一句,让林为民心里很受用,咱都成绩领导还是看得到的。 “正好,别人给我推荐了一个作者同志。他人在陕西,你顺路去跑一趟吧。” 从燕京到陕西上千公里,林为民真想问问覃朝阳,你家的路是这么顺的? “领导,生产队的驴也不敢这么用啊!我这才刚回燕京……” “那就歇两天再去。” 覃朝阳把林为民一肚子的借口堵在了嘴里。 “那组完稿我要歇一个星期。” “你小子还敢讲条件?”覃朝阳瞪眼睛。 “那咋了。我天南地北的跑,还不许放个假了?”林为民据理力争道。 对视片刻,覃朝阳才道:“一个星期不可能!” “那五天。” “就三天,爱要不要。”覃朝阳不耐烦道。 林为民点点头,“三天就三天,可别反悔!” 讲好了条件,林为民嘟嘟囔囔的出了门。 覃朝阳摇头苦笑。 这个孙猴子! . 坐望敬亭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坐望敬亭的1980我的文艺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