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五十三章 事态清晰 (第3/3页)
食盒,从食盒里取出热气腾腾的粥和菜,又给他盛了一碗浓浓的骨头汤,双手捧给赵老蔫。 “这是我亲手做的,多年未下过厨了,手艺难免生疏,叔尝尝看合不合口味,不喜欢的话我叫厨娘再换做几样新菜……先喝碗汤,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日’,方叔伤了胳膊,多喝点骨头汤补一补,吃完回头叫下人给你敷新药,身子是大事,可不敢大意。” 一席如同拉家常般的暖心话,说得赵老蔫热泪盈眶,手背抹了把眼泪,使劲吸了吸鼻子,赵老蔫叹道:“当年老汉随大军征伐西域,原以为是趟苦差事,却没想到,认识了侯爷是上天赐予老汉最大的造化……” 罗云生拍了拍他的手,笑道:“老蔫叔说反了,罗和内人能认识老蔫叔,才是我和内人最大的造化,也是罗家的大造化,我罗家从上到下,欠老蔫叔太多了,若非老蔫叔拼此性命,我娘那日还不知会怎样呢,您是我罗家上下的恩人呐。” 受着家主的夸赞与敬仰,赵老蔫有苦难言,老娘与他有言在先,有些秘密就必须要帮他守住,赵老蔫是个粗人,但也看得出老娘是个有秘密有故事的人,而且显然他并不打算将自己的秘密暴露出来,甚至连亲儿子他都不想告诉。 所以,赵老蔫只好守口如瓶,尽管这只瓶子有点漏风…… 看着赵老蔫略显紧张的表情,罗云生眨了眨眼,心头浮起一丝疑惑。 忠仆家将一招横扫千军,救出家主,虽没必要大肆宣扬,但……也犯不着如此紧张吧?他在心虚什么? 怀揣着满腹疑问,罗云生叮嘱赵老蔫好生养伤,然后走出他的屋子。 罗家前院一共四间大厢房,通常是下人们住前院,老娘住中院,后院则是家主罗云生夫妇住的。 从庭院穿过前堂,老娘坐在中院拱门的石阶上,眯着眼晒太阳,嘴角微微上扬,似乎在享受美好的阳光,又似乎沉浸在往年的回忆中。 罗云生隔着老远,静静地看着他。 似乎……很久没有这样仔细而认真地看过老娘了。 当年罗家困顿窘迫时,母子都在为生计而奔波,忙着挣粮食,挣钱,都在努力地让这个单薄的家延续下去。 犹记得那个寒冷的冬天,母亲一身湿冷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一袋黍米,一边打着哆嗦一边朝他憨厚地笑,那幅画面回想起来,至今仍刺痛着罗云生的心。 还记得母子二人坐在门槛上吸溜着面,母亲将自己碗里仅有的一小块肉夹到他碗里,两眼一瞪,用母亲的威严喝阻了儿子的推却。 儿子争气,罗家的境况渐渐好了,家里的田地越来越多,为自家种地的庄户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间,罗家从寻常的农户变成了村里最大的地主,不但重新建了大宅子,也请了管家杂役和丫鬟,村里建起了作坊,长安城里有了买卖,往来交游者皆是当朝良臣名将,连闯祸都是惊天动地满城直颤的高级祸,罗家赫然一跃而成了大唐权贵,圣眷隆盛,如日中天。 有田有钱,有权有势,罗家无可阻挡地成了大唐的新兴贵族,家大业大,官高爵显,村里的乡亲们艳羡之余,总在背后悄悄议论,说罗家娃子定是星宿托世,此生富贵至极,并人为地制造出罗云生出生时的种种异象来论证星宿说法的真实性。 罗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着,可是老娘,还是老娘。 她永远穿着粗衣陋裳,扛着农具下田劳作,不论自家的宅院多么华贵,她仍每天习惯性地坐在门槛上,眯着眼睛晒太阳,与当年不同的是,她的身躯似乎更佝偻了,脸上不知不觉添了几道抹不去的皱纹。 似乎感觉到罗云生的目光,老娘睁开眼,与罗云生对视,然后老娘咧嘴一笑,一如既往的憨厚朴实,平凡且安宁。 罗云生也笑了,走上前和老娘一样,一屁股坐在门槛上。 “娃,今咋咧?以前最爱干净的,今天倒不讲究了。”看着儿子坐在脏脏的门槛上,老娘斜瞥了他一眼,威严的目光里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 “没咋,回去再换套衣裳便是。”罗云生笑道。 接下来,母子二人沉默,一同眯着眼睛晒太阳,享受的神态如出一辙。 良久,老娘忽然道:“听你婆姨说,行刺我的幕后之人找到了?” 罗云生犹豫了一下,点点头,又摇头:“说是找到了,但孩儿不太确定。” 老娘奇道:“不是齐王吗?” 罗云生想了想,道:“目前各种证据都指向齐王,按说应该是他了,只是……孩儿心中仍有疑虑,并不能确定是他。”渤海郡公的盛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