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3包容 (第4/5页)
桃认真道,“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尽快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度,不要再到处流浪了。” “我们也想啊。” “希望早点见到。” “先生们,能教我几句简单的希/伯/来语的问候吗?” 路吉有些惭愧,“希/伯/来语,在历史上消失很长时间了,我只会德/语、法/语和意第绪语。” “没关系,我们会建国之后捡起来的。”佐夫坚定不移的举起手。 “那么,”安东尼奥想缓解一些尴尬,“我给你们唱一些,” “Beus qui venit In nomine In nomine Domini Hosanna in excelsis……” “In nomine”重复出现了好几次,构成了一个舒缓往复,充满了神圣意味的乐章。 “啊,是《圣颂》吗?”皮诺本来打着瞌睡,一听马上清醒过来。 两个犹/太人卡住,看着他不明所以。 “Hosanna是希/伯/来语,?????????, 圣经用语,赞美上帝时的欢呼之声。”佐夫闭着眼睛,点点头,还给大家展示了一下那几个希伯来画符怎么写。 “拉丁文的Hosanna也是这个意思,不,准确来说应当是你们先产生的词义。” 阿桃反应极快,“那这首歌就是用拉丁语唱的,赞美诗?” “是的,我改了一下里面的歌词,《圣颂》本来来自《以赛亚书》第6章第3节,天使所唱出的赞美诗,相近的内容亦在《启示录》第6章第8节中出现,并以'高声赞美主'作结尾。” “改编?!你的胆子好大!” “不怕教会把你抓了?” “啊,我记得背景是主进入耶路撒冷之后大家对他的称拜,”她拉拉男人的衣角,“能不能称得上是迎主曲呢?” “算。” “我联想到了我们国家屈原的《九歌》,《九歌》也是可以唱的,《东皇太一》排在第一,是迎神曲。《礼魂》为最后,是送神曲。” “那,你会唱吗?这个诗人,创作在什么时候呢?” “那真是难为我了,传说中九歌本是天乐。屈原借用了这个名字,”小姑娘把他的手放自己肚子上暖肚子,“我的话,能唱一个宋词的词牌名就了不起了。屈原的话,生活在公元前三百年?” “我对你们的国家很感兴趣,你是生活在北方还是南方啊。”安蕾娜提出问题。 “我嘛?我是北方人哦,冬天零下十几度是很正常的事,有的时候,从大澡堂子里出来,含在滴水的头发会被外面的气温瞬间冻成冰。” “叫你擦干头发再出来,说的我嘴巴都麻掉了,似乎你们大澡堂子没有配备吹风机啊?”安东尼奥戳她。 “不习惯吹风机吹我啦!” 打掉他的手,阿桃说,“很不可思议的一点,说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我就想起来所罗门王了,大概早期的国家都会唱颂一些关于神灵的歌曲,每个国家都不例外,所罗门除了是名君主之外,他的诗歌也很出色。” “你是我的鸽子眼?”青年拉长声调。 “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甚美丽!你的眼好像鸽子眼。”她回。 “相传是所罗门王所创作的《雅歌》,实际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 “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的民族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元朝和清朝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他们反而被我们同化,西方人觉得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的确是这样,我之前看过一种说法,说国力越强,包容性越高。” “如果单论国力,我们确实和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可能觉得,应该反过来才对,是包容性越高,国力越强。” “美/国由于历史原因,各种各样的人都在那边生活,包括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虽然是以基督教为大主流的国家,但是也有许多穆斯林社区,华人社区,甚至还有许多无神论者和无党派人士。” 阿尔弗雷德虽然是基督教派,阿桃却很少看到他在教堂里祷告过。 别说一周一次的弥撒了,他甚至两三个月才去一次教堂。 对于基督徒比较重要的节日,比如说谢肉节、斋戒节、复活节等,总是过去了大半天才会想起来,他平常也很少讲关于宗/教的话题,行为举止似乎也和宗/教无关。 距离上一次见他把十字架拿出来祈祷的时候还是,她想想,二/战有一次。 其他的有些模糊不清。 “我曾经和基督徒,穆斯林教徒分别相处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看上去是比较温和的,欢迎听我提出对他们宗教的求教,我坐在地上,听穆斯林和我讲真主和安拉。” “也去过许多大教堂,听基督教徒给我讲《圣经》。说起他们信仰的时候,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