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_草原牧医[六零] 第2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草原牧医[六零] 第221节 (第1/3页)

    文字内容仅一张小纸条,真是低沉内敛的民族,表达甚至凑不齐一张信纸。

    拆开包裹的瞬间,林雪君的胸腔渐渐火热起来。

    她手指拨弄过木板钉成的箱子里的东西,脸上幸福且感动的笑容渐渐变大。

    知识是无国界的。

    看起来严肃的白发老教授,送了她一整箱他在苏联为她搜集的兽医、畜牧等方面的俄文书籍——

    满满一箱的知识!

    这里面一定有许多当下最即时的关于全球牧业和兽医状况的记录。她之前不过是个动物医学研究生,畜牧相关的知识还全是选修学到的……在这些书籍里,一定有她也没学过的知识。

    够她看好久啊……

    捧起一本书,林雪君又忍不住想,等看完后把这些书都邮寄给杜川生教授,他一定也会像她一样兴奋。

    而且杜教授能比她更好、更容易地将这些知识传递向全国,光想想便觉血液沸腾。

    没有什么比共同热爱的知识的传递,更令人激动的了。

    在这个各方面都匮乏的时代,能拥有这么一箱子知识宝库,真是太棒了。

    第200章 留名不在千古【2合1】

    它被人民安置在方寸之间,无需扫尘,时时记挂。

    夏季的风里带着燥热, 席卷了整片草原。

    对于一些人来说,干旱的冬天和春天好像只一眨眼就过去了。亲历这一切的人却在夏天每一个有雨的午后,感激大自然。

    苏联科考团离开半个多月, 草原上又恢复了平静, 一切好像都比照旧年,似乎没发生什么变化。

    盟草原局的同志们照旧围绕着草和以草为生的生态忙碌着,呼色赫公社也如往常一般在承上启下的夏天,总结春季接羔接犊的收成和农田种子的播撒,规划秋季农田的收割和从秋天就开始筹备的冬储工作。

    可在更上层的圈子里, 一些事的发生就像一颗石子投进湖泊, 看似只砸出一个小小的水洼, 实际上涟漪正无限地向外蔓延。

    小事的态势会扩大, 就像水面上一个微小的波纹可能惊动整片静湖。

    尼古拉教授在科考结束后, 带着自己的团队,就来中国之行收获的所有数据和观察都写成了文章。这些文章在苏联国内刊登的同时, 也以沟通汇报的形式,被传播向内蒙促成此次科考的领导。

    领导接收到苏联科考团的大量反馈报告后,又要向上汇报自己促成的此次科考活动的正向效果。

    因为尼古拉教授在多篇文章中提及了林雪君的观点, 和由林雪君转述的中国专家们的结论, 以及以林雪君为代表的一部分基层牧民、社员等一线人员的智慧,所以在许多层级汇报中, 她的名字都在悄悄地被重复。

    在首都的杜川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因为层级汇报的过程中,他作为首都农大重要的专家教授,是很靠后的审查、分析这些文章和汇报报告的环节。

    在这些文章和汇报中, 他读到了林雪君的名字——这一回, 杜川生从传播林雪君的那个人, 变成了接收到林雪君信息的人。

    她从不依靠某一位靠山,她一直最依仗的就是自己的能力。

    杜川生觉得,林雪君似乎在为未来‘遍地开花’筹备花蕾——也许她本人都未必看得到前方人生路正谋划一场盛放,但那的确正在悄悄发生着。

    7月底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呼伦贝尔盟盟长付和平刚挂断一个重要电话。

    身体靠近椅背,他手指搓着桌上的大茶缸子,好半天没有饮上一口。

    静坐沉思了二十多分钟后,他终于想透了许多事,不少逻辑在脑内都有了清晰的框架。事与事,人与人全连上了线。

    付和平翻了翻桌上的电话号码簿,找到一个号码后,拿起话筒,慢条斯理地拨号,听着嘟声等待对面接通。

    “喂。”嘟了3声,对面便响起低沉平和的男音。

    “陈宁远社长,这里是盟办公厅,我是付和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