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草原牧医[六零] 第290节 (第3/3页)
南做的工作详细地展示在林雪君面前。 后世许多人看来简单的东西,从发现到变成商品使用,可能需要几百年的研究发展。 在1879年俄国由‘乳酸菌之父’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发现之后,到1880年尝试应用,到1883年建立绿僵菌属,到1988年研究明确寄主会引发免疫反应抵制绿僵菌,到21世纪10年代20年代成为我国创新生物农药的主体,跨越了漫长的140年左右之久。 1990年代关于白僵菌的研究才进入分子时代,各方面的研究才开始加快,乃至产生突破性进展。 林雪君记得二零零几年国外先后有一百多真菌杀虫剂问世,国内大概只有11种真菌杀虫剂登记。 国内对菌物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1930年之前只有外国人在国内采菌和研究,30年到建国才开始菌物分类学起步,建国到77年是菌物分类学早起发展,78年到2010年是全国性菌物标本采集和研究阶段,2011年之后才逐渐走进世界前列。 早期比较薄弱的菌类研究是没有条件组建,针对白僵菌、绿僵菌这种用于农业牧业的虫害治理菌的专项团队的。 大家还要研究木耳啊、牛肝菌啊、黏菌、卵菌、微孢子虫类啥的,连发现绿僵菌的梅契尼科夫主研究的点其实也是与人类直接相关的乳酸菌、人类致病菌等等,由此可以想见国内针对白僵菌和绿僵菌这些菌类研究的落后困境。 杜教授能组织起俄语翻译塔米尔、自己的研究助手老师、生物学副教授等人,在这个时代拉起一个研究白僵菌、绿僵菌的专项小组,已经很了不起了。 会遇到重重阻碍也是正常,毕竟在这个时候,国外对这些菌类的分门别类和研究都还处在瓶颈阶段。 针对这种‘活物’药剂的使用,即便是到了后世,也存在‘保存困难’‘菌类可能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死掉’‘养菌繁殖困境’等等诸多问题。 林雪君比对着杜教授和塔米尔关于研究的所有内容,翘着的二郎腿放下了,甜饮也不喝了,摊开本子,她开始犯愁。 要怎么帮助杜教授突破呢?她是掌握许多知识,穿越前家里牧场就用过绿僵菌白僵菌制作的无任何副作用的好药剂,可要怎么不被怀疑地、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知道的关于绿僵菌白僵菌的最核心内容点出来,有效地引导杜教授的研究呢? 对着本子林雪君写写画画几个小时,仍觉得此事极难。她是了解研究的结论,可不知道‘解题过程’啊。 快到吃饭时间,林雪君将笔往桌上一拍,想着要不自己还是别瞎掺和了,杜教授既然开始研究了,他们这些专家一定能找到突破口的。能引导杜教授提早开始这种方向的研究,已经是很大贡献了。 她起身收拾好拆下来的包装纸和麻绳,收好留着用。将剩下几个还没拆的罗在一起,准备继续拆包。 可解绳撕纸间,她又忍不住叹气。 国家使用化学药剂造成危害的漫长时光里,有着由各种悲剧书写了无数真实血肉故事的悲伤历史。 药剂残留中毒事件,长期的慢性毒害,数不胜数的牲畜误食死伤案例,需要消耗大量投入和时间去挽回的生态破坏……更不要提那些后来国内禁用禁卖的农药,以及人类服农药致死的事件。 在桌边站了几分钟,她终于还是坐了回去。 这世界上你想要的一切美好,都需要支付成本。都是不偷懒,不存侥幸心理,才能得到的吧。 对着纸张思考到吃饭,饭后又继续。 入夜,伴着一烛点豆的光,林雪君终于铺开信纸,开始给大家写信。 【爸妈: 草原上的雪终于开始化了,今年草原上的河格外地宽,夏天时草一定很绿。这个冬天我过得很好,没有生病,吃得饱,穿得暖,勿念……】 【塔米尔: 今年白灾,我们没损失太多。我为乐玛阿妈制作了包裹土木灰的保暖防潮护膝,她日日用红柳泡脚,腿痛好很多。收到信时,你心心念念的大雪,朝阳的那些已经化成脏兮兮的冰雪泥堆了,我只得拿着这张信纸到屋后,让纸张看了看庇荫处还没化的、干净的雪堆。读到这封信,见到这张看过雪的信纸,便也当是见过今冬家乡的大雪了罢……】 【杜教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