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草原牧医[六零] 第294节 (第2/3页)
带路的是塔米尔, 介绍风土人情的是塔米尔, 讲呼色赫草原现状的是塔米尔,到了场部带着一群人往办公室走的是塔米尔, 介绍大家与陈宁远社长认识的还是塔米尔! 乱了!全乱了! 负责人成塔米尔了。 他们草原局的招待人员,忽然全成了被招待的客人,不仅过程中一句话插不上, 还被塔米尔和陈社长安排得明明白白—— 今天晚上田主任大家住这边, 我们住那边。 今天晚上吃这些,明天早上吃那些。 田主任尴尬着无从应对, 事情从开始就不对,接着便朝着更奇怪的方向越跑越远了。 他只怕完成不了局长冯英交代的工作,第二天一早忙找到陈社长开会,表示需要陈社长这边做优种改良和草原种植研究的科研人员, 要派出几位随队同杜教授学习。 陈社长接收到草原局下达的任务, 开始安排人手, 田主任终于觉得扳回一局,心里舒服多了。 杜教授一队整顿休息好,准备出发的时候,陈社长问询是他给林雪君打电话,还是由杜教授亲自打这个电话。 杜教授却拒绝道: “不要打电话了,给个惊喜吧。免得他们知道我们到了,还要杀猪宰羊地准备。 “大家就是过来做研究的,牧民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牧民们住哪里,我们就住那里。最好是都不要惊动,悄悄地把工作做好就行。” 陈社长还想说什么,但见杜教授态度坚决,终于还是压下了自己想说的话。 待送‘杜教授科研小组’和‘田主任招待小组’这两队人马离开场部,陈社长望着他们的背影,想: 小梅可不是一直老老实实呆在生产队冬驻地的啊,她是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东奔西走的…… 但愿杜教授到第七生产队冬驻地的时候,小梅在家吧。 …… 昨晚一夜好眠,大家坐火车积累的劳累得到缓解,在往北去第七生产队的路上,杜教授便表示想要看一下呼伦贝尔草原上更多的风貌,了解一下这边短距离内可以作为试验地点的不同自然环境。 如此一来,车把式便绕路先带研究团队绕路转向山林区。 越靠近大兴安岭就越多山林树木,在马车拐进一片林区后,高耸的樟子松遮蔽了视线。之前连绵在视线范围内的草原忽然消失无踪,人们仿佛一秒进入桃花源。 绕过参天樟子松围绕的林间荫凉小路,听过各种鸟儿的鸣叫,在大家讨论哪种声音是哪种动物时,弯曲小路的新转角外,忽然出现一片开阔地—— 一个由河流汇聚的湖泊出现在前方的低洼地,一团一团白云映在亮蓝色的湖泊上,仿佛那里也有一片天空。 松林包围,遍野绿意蓬勃,湖泊边一座小木屋,那是守林人的据点。 众人走下马车,绕过湖泊,走过吱呀呀响的木质小路。塔米尔安抚了守林人的三条大狗,守林人步出木屋,难得见到这么多人,高兴地热情招呼所有人在木屋外的树桩上就座。 没有大鱼大肉,但有热茶和水汪汪的山果子。 穿林风吹干了众人身上的闷汗,背靠着小木屋和森林,面朝湖泊,饮着茶,听身边同伴与守林人聊各自的工作生活。 旅途中忽入仙境,原来就是这般感觉。 “真像那些我翻译的书籍中拍摄的北欧照片,看了书才知道,咱们这边跟北欧许多国家的纬度一样,风景相似。夏天凉爽,冬天漫长——”塔米尔走出草原后,对自己的家乡反而更了解了。看到的书多了,意识到世界很大,也越发在比对中清晰认识家乡的美好与特殊之处。 “饮食也很相似。”杜教授接话,大家掏出场部陈社长派人给他们带的路上吃的食物,奶豆腐、酸奶饼、肉干,杜教授在英国留学时,也吃到过类似的食物。 助教老师丁大同在云南的小黑屋中蹲了半年多,又在火车上憋了近十天,不止身体上疲惫,精神上也出现颓废丧气等抑郁症状。 过去的工作中,他常常觉得焦虑,躁郁,偶尔烦闷情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