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节 (第1/3页)
孔子很是感动的说道:“洛侯,丘承蒙您的信任,在洛国学宫之中担任祭酒。 现在还愿意将《洛宫春秋》的编纂交到丘的手中,这是何等的信任呢? 这是素王所建立的国家,丘愿意以素王的名义起誓,您放心,丘定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托付,不会为明公前作蒙羞。 待续作完成,便召集弟子,将《洛宫春秋集注》昭明天下!” 洛辞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有《洛语》和《洛宫春秋》这两个大杀器,还有孔子这个最擅长教学生的圣人为学说传道。 日后等到乱世结束,便能将这两门学说传遍天下,甚至登入高堂之上,到那时洛氏的重新起势之路定然顺畅。 而且,老祖宗应该会喜欢这种学说的风行吧? 洛辞说的没错,他89点的学术水平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初洛休将学宫搞出来、写出了《洛语》都为他带来了大量的气运点。虽然洛辞不是天命之子,但是如果真能将这些学说通过学宫发扬出去,还真的能为姬昭带来不少气运点,而且还是那种不增加邦周纠葛的气运点。 完成了最后心愿的洛辞,自然是没能见到孔子的整部《洛宫春秋·尊王》。 在一个颇为寒冷的冬天,在众人的悲泣之中薨逝,作为一个学术型的君主,他在学宫之中的威望极高,无数的学子都为他悲痛哀悼。 周天子派人前来吊唁,上谥号“孝”,称洛孝公。 洛言即位,没有选定太子,但是公室之中已经明白,这一定是公子瑜天姿卓绝,所以才会拖延,想要看看他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 众人有些羡慕,然后开始各做各事,人就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庸。 洛瑜倒是有些不那么潇洒了。 本来娶了西施之后,他每天都美滋滋的,即使什么都不干,光是看着西施那张脸,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 但是后来他感受到了父亲的重视,身为洛国公室子弟,既然自己有天赋,那么就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重担。 “祖君薨前,念念不忘晋国、齐国之事,秦楚愈发强横,必须要竭尽全力的保证齐国、晋国的稳定!” 孔子开始著书,同时教导着自己的学生。 “明公所著的大同世界,是来源于素王,吾等所要做的,就是在现实之中寻求通往大同的道路。 一切的经典都要以此为准。” 洛明公所著的经典学说,连同孔子这些年的思考,开始在门徒之中大范围传播,他们联合着一部分洛国的公族子弟,渐渐地形成了以这些学说的阐释为核心的学派雏形。 两位圣人合著的学说,简直瑰丽至极,真的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完美光辉的上古世界。 从洛辞开始,到洛言即位初期,这些列国之中的公子和士子来来去去,很多人奔向列国入仕,想要一展所学。这是学宫建立一百多年以来,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 众人不仅仅讨论那些理论的思想,还将这些应用到列国的事务分析之中。由于身处大争之世,无论如何讲王道,最终画风还是跑到了富国强兵之上。 “天下列国,竞逐方伯之位,所有的国君都想要富国强兵,我等要么是列国贵胄,要么是大夫元士,正应该一展所学,襄助国君,执天下之牛耳。” 会盟之时,盟主执牛耳,所以有这个说法,现在除了楚国之外,还没有人想要代替周天子,主要还是局限在称霸之上。 在这种氛围之中,曾经担任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自然就被频繁提起,尤其是他在齐国之中的改革。 管仲对列国所使用的各种政策一直以来都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从来没有过数百名才智之士一起研究。 现在这种才智之士,三天一小辩,五天一大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种迥异于李耳天道和洛孔王道的学术出现了。 这种学说直指富国强兵的根源,那就是国家加强对土地和人口的管控,国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