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第1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2节 (第1/2页)

    对秦国的这些阴诡手段,项氏门清,但是不得不说,真的好用。

    财帛动人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人大多目光短浅又贪婪,国君肉食者鄙,生于宫室之中,又不能明辨是非。

    项句闻言,当即笑道:“本家底蕴深厚,拼命想胜总是有办法的,你可以前去洛邑见太子载了。

    屈景昭三家实在是愚蠢,和他们一起,怎么能治理好楚国呢?

    克复郢都,兴盛楚国,还是要项氏才行。”

    上一次楚国前往洛国,项氏没来,是洛载没想到的。

    这一次项氏来到大营之中,还是洛载没想到的。

    项曾恭恭敬敬的行礼,“太子,祝您战无不胜,愿您喜乐安康。”

    洛载带着好奇,笑道:“素王的子孙将永远受到太阳的照耀。

    您从楚国来到这里,是有什么要事吗?”

    项曾开门见山道:“太子,秦国派人携带重金贿赂楚国令尹和一批重臣,意欲在本就情势焦灼的楚国之中挑起内斗。

    这是秦国常用的手段,以项氏对国中的了解,哪怕没有秦国的挑拨,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状况。

    现在秦国的重金投入,想必楚国之中出现混乱是注定的事情了。

    我为您麾下的联军而感到担忧啊。

    白起是人屠,之前从未出现过像是他这样杀性大的将帅。

    我实在是不知道,若是让他击败联军,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洛载眼底一道寒光闪过,不过他对楚国这种情况早有预料,联军一向都各怀鬼胎。

    这么多年来,唯有和齐国的联盟还称得上牢不可破。

    但那是因为双方之间从刚刚建国一穷二白的时候就互相扶持,血脉和利益纠缠实在是太深了。

    洛载沉声道:“您来到大营之中,自然不是为了这些话而来,楚国项氏,入楚七百年却不忘素王,这是历代先祖所赞扬的。

    您和我都是素王的后裔,现在又共同面对强秦,不用如此遮掩。”

    素王啊。

    项曾有一瞬间的恍惚,虽然想着推翻邦周,让楚国成为新的承天受命之国,但是项氏对素王的信仰还是很坚定的。

    或许,正是因为对素王信仰的坚定,才能让项氏数百年来,矢志不渝的辅佐楚国王室。

    对于失去了祖宗保佑的项氏来说,家族嫡系能够维持数百年的统一意志,真的堪称奇迹。

    想到这里,项曾收起了那些虚伪和客套,直截了当的说道:“太子,您是无双的统帅,可以对抗白起,所以项氏决定将宝全部压在您的身上。

    面对强悍的秦国,难道您要用敢战士的鲜血和生命去拼吗?那些都是素王的子孙,都是我们的宗族血亲,想必您每次见到敢战士的伤亡,都会心如刀割吧。

    项氏愿意为您排忧解难,从封地之中抽调精锐,为您前驱,随您冲阵,甚至项氏的子孙都要进入战场。

    作为回报,项氏会给您提供一个名单,上面是那些收到秦国贿赂,并且可能会在后续的战争之中,给您拖后腿的楚国贵族。

    如果您愿意,可以在和秦国作战的时候将他们解决掉,清除掉这些不稳定的因素,对您的联军实力同样是一种提高。”

    洛载没想到项曾打的竟然是这个主意,国家内部有忧患,就要去攻击强大的国家。

    数百年前,齐国卿室想要夺取国中大权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方法,最终齐国公室在毅公的帮助下反杀卿族,还是用的这个办法。

    项氏做的更隐蔽,通过洛载的手来完成这件事,而且项氏还要让自己的子弟进入军中。

    这不仅仅是表明与洛氏同存亡的态度,还是要为自己的子弟镀金。

    一旦对白起的战争获得胜利,项氏就会获得大量的军功。

    依照楚国的习惯就能获得更多的封土,项氏手中的权力和实力就会愈发的膨胀。

    项曾又说道:“太子。

    这些年项氏看着楚国的境遇,每每泣泪不已,想必昔年洛氏扶助周室也是同样的心境吧。

    项氏坐视秦国攻陷了郢都,那是楚国将近千年的王都啊,父亲每每说起此事就是心如刀绞。

    项氏恨不得立刻就收回郢都城,但是时机不成熟,贸然出手,只能再次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

    思来想去,最终定下了这个计策,先在国外将他们的精锐消灭掉,然后项氏就准备直接以这些人收受贿赂,意图卖国的罪名禀告王上。

    以项氏在楚国之中的关系和政治信誉,面对铁证,王上定然会听从。

    到那时就能如同昔年箭射王尸一般,将那些贵族或者杀死,或者贬斥,然后剥夺他们的封地。

    楚国重新变法,一定会强盛起来,就能牵制秦国更多的精力。

    这个方法唯一的缺点就是一旦控制不住,楚国的国力会大损。

    现在秦国已经强横至此,这个时候元气大伤,家族担心楚国根本就撑不到变法成功的那一刻。

    所以一直没有动手。

    直到遇到您这样无双的统帅,时机终于成熟了。

    只要您能够击败秦国,让秦国不敢东出,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