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第2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9节 (第1/3页)

    但是洛氏提出这一套,自然没有那么简单,也不会把这些寄托在人的节操身上。

    不论是庙号还是谥号,最关键的其实是敬告上天这一步。

    敬告上天?

    素王就是天,若是有平庸的君王敢于不要脸的给自己上庙号,当场就把他的庙给拆喽。

    敬告上天的谥号若是太过离谱,不论是故意抬高还是贬低,当场就是一小道雷霆将刻着名字的竹简直接烧成灰烬。

    老天爷发怒了,就问你怕不怕?

    这一套至少在家族底蕴还丰厚的时候,都能够一直稳妥的运作下去,这对于那些顾忌脸面的君王和臣子都是一种震慑。

    墨家的天志和明鬼思想,对洛氏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这一套政策提出的根基。

    这就是明晃晃的说了,洛氏或许不能每次都阻止奸佞之人祸乱社稷。

    但是你想要一个好名声,那是不可能的,让你遗臭万年妥妥的。

    这下众人就明白了,庙号就像是一种额外的加封,这样的安排就非常的妥当。

    “先帝有开创社稷的大功,自然是后辈子孙望尘莫及的,看来应当是上祖的庙号了。”

    洛新点点头道:“是的,庙号最尊贵的一个,即太祖,开王朝创业之基的圣王才能够使用,先帝理应称太祖,从此一切典籍,皆以太祖高皇帝称之。”

    太祖高皇帝!

    众人微微念叨着这个称呼,只觉得头皮发麻,这种承载着历史和功德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

    伟大的长安和洛阳不是一日而建立的,伟大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庙号与谥号体系的重新建立,是汉王朝的又一贡献,对历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庙号与谥号的变迁中,甚至能够透露出王朝意识形态的变化。——《汉王朝兴衰史》

    第281章 规矩制度

    同时给崩殂的皇帝上庙号和谥号,这算是朝廷的一个创举,让众人都很是兴奋。

    创立国家、建立制度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爽感,参与其中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商议完关于刘邦的身后事之后,吕雉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注的问题。

    洛新肃穆道:“一千年前,素王见到诸国无礼,觐见天子不够恭敬,使用器物没有章程,诸国之间没有礼仪,于是制作了周礼。

    诸侯见到宏大的礼仪,于是敬畏天子,卿大夫见到五鼎食,于是遵从他的主君。

    从此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各司其职。

    直到礼崩乐坏。

    现如今天下归为了大汉,但是权责却是如此的纷乱。

    太后的命令出了长安城,地方的官吏却不执行。

    这就犹如太阿倒持,大地高于苍天,火焰烧尽了大河,不是可以容忍的。

    郡守与郡国相之间争斗,乃至于大打出手。

    郡守称郡国相为藩官,郡国相称郡守为下吏,这是多么的荒谬啊。

    官吏之间的权责不清楚,一件事一个月不能决定,这是不对的。

    规章制度不完善,不法之徒众多,这是应当整治的。

    大汉的礼制欠缺太多,这是急需要补充的。

    太后摄政,要使天下一清,上下分明,皇帝,诸侯王,彻侯,公卿,官吏,百姓,都要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诸位都是才智之士,应当畅所欲言。”

    汉朝虽然已经建立十三年了,但实际上依旧处于草创阶段。

    刘邦成为皇帝太快,生命的最后几年主要就是清理异姓王,这实际上应该算在开国的过程中。

    最后一个异姓王英布去国之后,汉朝才算是真正的一统。

    然后刘邦就直接崩了,根本没有时间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