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4节 (第2/3页)
新微微点点头,南蛮的长相与中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但是区别不大。 尤其是美女和比较丑的人,甚至基本上没有区别。 看到这里洛新就微微放下了心,长相差距不大是最容易统治的,之后的关键就是交待赵佗一些事情了。 岭南国要成为新的夏君夷民试点,不再是以前老祖宗那种方式的夏君夷民。 第288章 诸夏之国与诸夏之君 蕃禺。 这里是岭南王国的王都。 洛新走下马车一眼就见到了身着诸侯王服饰的英武男子,心知这就是赵佗了,丞相位在诸侯王之上,但赵佗是外服诸侯,理论上可以不搭理洛新,但那样就实在是太蠢了。 赵佗见到洛新走下马车,连忙上前笑道:“丞相安好,寡人盼望您到来的心,实在是难以言明啊。” 赵佗心中不安,洛新笑道:“大王来迎,这是新的荣幸,岭南地远,愿您安康。” 两人一阵寒暄之后,赵佗与洛新走进城中,洛新问道:“大王,这座城的名字由何而来啊?” 赵佗微微沉吟道:“是由当地两座山的名字组成的。” 洛新笑道:“大王本为中原人士,抬头望月之时,可曾思念过乡土吗?” 赵佗脸色微微变化,道:“自然是思念的,但身在岭南,数十万将士的生计,还需要寡人来操心,昭公嘱咐寡人在岭南好好耕耘,寡人更是一刻不敢或忘啊。” 洛新转念一想就知道赵佗在担心什么,于是笑了起来,语气很是真挚的说道:“是啊,一千年前,新的祖先就是背井离乡,离开了周族的祖地,前往洛地建国。 无数的姬姓宗亲和功臣离开了故土丰镐之地,最终才有现在诸夏的兴盛,大王能这么想,新实在是很欣慰啊。 您在蛮荒之地开拓诸夏,就像是在黑暗之中举起了火炬,难道有人能够忽略您吗?” 妥了! 赵佗心中大定,看来这位洛氏子虽然和汉朝摄政太后关系亲近,但本质上还是洛氏子,最是在乎诸夏存续。 实际上但凡是读过一些史书的,都清楚的知晓洛氏对诸夏的延续有多么看重,楚国和秦国就是这样才逃过了弱小时覆亡的命运。 尤其是楚国,因为筚路蓝缕的功绩,不仅仅躲过了洛文公的绞杀,甚至还差一点就融入了姬姜联盟之中。 虽然最终失败,但迎来了洛氏嫡系入楚,彻底被中原诸侯所认可,不再被鄙视为蛮夷。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赵佗的笑容立刻就真诚起来,“丞相,寡人为您和诸位举办了盛大的宴席,还请您一定要赏光。” 望着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赵佗,洛新不由心中暗自感慨,洛氏千年以来持之以恒的信誉和威望,实在是无往而不利的武器。 很多对别人来说比较棘手的事情,对洛氏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比如说赢得信任这个方面。 不过缺点就是洛氏如果玩苦肉计去诈降,根本没人信。 还有随着官僚制度的渐渐推行,吏治一定会走向败坏,那些草菅人命,恶贯满盈的官员,天然的就会敌视洛氏。 若是其他的高官显爵,或许还想着给好处一起拉下水,对洛氏就是直接对抗了,因为根本不可能拉过来的。 洛氏从邦周贵族时代走来,还没有见识过官僚制度的恐怖,那甚至是远远超过贵族的恐怖存在。 因为贵族能杀绝,官僚却是斩不尽、杀不绝的。 赵佗的宴席真的很有诚意,基本上把岭南王国最珍惜的东西全部端了上来,天上飞的,山里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其中还有一些珍惜的东西就连长安城的贵族都没有见过。 作为东道主的赵佗劝洛新饮酒,便听到洛新笑着说道:“大王,新奉摄政皇太后之命前来岭南,您又是天子的籓臣,今日您和新能相聚在此,正是因为摄政皇太后与天子的恩典,这第一杯酒,难道不应该敬长安的摄政皇太后与天子吗?” 于是大殿之上的众人都向长安敬酒,随着洛新而来的史官则记载着这一幕,赵佗心中一凛。 果然是洛氏的作风,走到哪里史官记到哪里,洛氏一家的史书,比几个大国加起来的还要多。 而且洛氏还会对史书归纳,从其中挑选一些事情作为思想来诠释,《洛宫春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数百年来,无数儒家子弟皓首穷经在这部书中,想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