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4节 (第2/3页)
、脑海里面拐多少弯才会说出来,真是个天生做皇帝的料。 洛景和贾谊两人结伴向着皇宫之外走去,洛景问道:“贾卿可有合适的人选,若是没有,景这边可以给您推荐几个,父亲和诸位叔父虽然已经或者去世,或者离开了长安城,但在长安还是有许多亲朋故旧的,尤其是三伯,关系众多。” 即便是不算洛氏的身份加成,仅仅洛亦本身的关系,他在开国勋贵里面也算是交游最广的那一批,基本上就没有他不认识的开国勋贵。 若是洛亦不将他儿子送回昭城的话,他的儿子就会成为开国勋贵二代之中的领头人,这就是英侯府所具有的力量和地位。 贾谊闻言笑道:“多谢公子,那倒是不用了,谊这些年承蒙寿光侯关照,在长安城也算是有几分薄面,合适的臣子还是能够找到的。 昔年洛文王和寿光侯举荐谊,谊不能事事依靠,否则真就辜负了令尊的看重。” 听到贾谊称呼自己公子,洛景微微眯眼,说道:“贾卿,您现在是国家重臣,称呼景为侍中即可,或是称呼东阿亦可。” 贾谊本身就是通过洛氏步入政坛,而且也是因为洛氏的关系而得到重用,乃至于被皇帝信任,身上有很强的洛氏标签。 现在称呼洛景为公子,那就更加坐实了洛氏门生的身份,但贾谊现在是皇帝身边的重臣,这不是一件好事,在洛氏看来,贾谊只要忠于皇帝就足够了,只要在关键时刻偏向一点洛氏就足以,不算辜负洛氏的举荐之恩。 贾谊闻言自然明白洛景的意思,当即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随着宫门缓缓落下,太阳缓缓落下。 太阳照常升起。 第341章 弊端 当阳光洒落在皇宫之中,朝臣们还以为这只是一场正常的朝会,并不知道刘恒准备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洛景自然是要上朝的。 刘恒来到殿中之后,朝会开始走流程,等到正式流程走完之后,刘恒就问道:“众卿可有本奏?” 大朝会上的这种上奏,基本上都是走流程,一般不会真的有什么事放到这里来讨论,一般都是用来试探的场合。 但是今天特殊,贾谊安排好的一名掌管钱粮的小官从后面起身走到殿中道:“陛下,臣有本奏。” 这一幕让群臣纷纷侧目,这里很多人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不知道这样的小人物能有什么事上秉皇帝,聪明人已经开始盘算,这是谁推出来的棋子了。 刘恒笑着问道:“卿有何事?” “陛下,臣谏言。 昔年因为天下需要大量的钱币,又因为假币泛滥,朝廷不能制止,所以高皇后允许私人铸造钱币,但是经过这些年无数的铜钱流在国中,臣以为此法之弊害已经胜过益处。 铸币之权事关朝廷根本安危,应当及早收归朝廷,禁止民间私自铸币,转而交由朝廷统一铸造。” 此话一出,很多人都将目光直接望向了上首的刘恒。 这不会是皇帝直接找的人吧? 实际上天下有识之士早就看出,朝廷迟早是要收回铸币之权的,不说那些对朝廷的好处,仅仅是出于人性比较贪婪的角度来看,铸币这么大的利润,怎么可能一直放任王侯豪强们去赚取呢? 虽然主流舆论是义在利上,但这世上难道真的有不爱钱的人吗? 即便是皇帝想要做什么事,那也都是需要钱的,皇帝拥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无论如何想,都不可能放弃铸币这座不断产出的金山。 刚刚还比较安静的朝堂之上,立刻就是一片哗然,甚至直接就有朝臣出列怒斥道:“真是一片胡言! 允许私人铸币,这是高皇后和洛文王的创举。 数十年来,在这项政策之下,天下愈发的欣欣向荣起来,而且本朝的钱币质量是历代最高的,现在民间连一丁点是使用前朝旧币的都没有。 这难道还不能证明洛文王的先见之明吗? 难道你这是在质疑高皇后和洛文王吗? 真是好大的狗胆! 吾看你就是个想要霍乱朝纲的奸臣,说这些奸邪之语,想要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