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9节 (第2/3页)
品德优良而闻名。 等到周王朝和秦王朝这些旧贵族全部灭亡之后,深深埋藏在诸夏血脉深处的好古之风就再也隐藏不住了。 作为当世唯一的高门,传承久远的大贵族。 后世太原王氏一个酒糟鼻都能成为尊贵的象征,甚至能够凭此娶到宰相的女儿。 洛氏眉心那神异无比的圣痕自然更是碾压一切了,于是时代的风尚就是嫁娶洛氏。 除了皇帝的信任之外,洛景本身就是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的核心连接,这让他的一言一行都举足轻重,诸多人家自然要来走动走动维系关系。 许多往日不到长安城的权贵人家都纷纷前来拜访洛景,有的想要重新入朝。 还有的不仅仅是要入朝,“君侯,族中子弟不愿意直接入仕,他们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若是事事依靠家族的隐蔽,这难道不是耻辱吗? 若是能进入太学之中,向诸位博士求学,以贤良招纳,这才是能够光耀祖宗的啊。” 听到这些话,洛景的瞳孔立刻就是一缩,心中警铃大作。 他知道为什么这些人会盯上了太学,盯上了权势远远不如他们的经学博士。 因为随着刘恒有意无意的调动,不少作用不大的功侯,迫不得已从大汉的禁军体系之中渐渐淡出,甚至就连地方上的世袭镇守险关要隘的位置也丢了。 虽然封国还在,但是就这样失去权势回到国中做一个富家翁又不甘心。 穷极思变,少数的彻侯家族见到皇帝重用了那些儒生,就希望能够从军功勋贵转变为经学家族。 东阿侯府之中,洛景和洛班坐在静室之中,商议着这些军功勋贵,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怪异的神色,有些面面相觑的意味。 洛景沉吟道:“难道这些人是看出了未来的天下,重用这些擅长经学的人是大势所趋吗? 陛下这些年虽然重用儒生以及诸家,但是功侯们的地位并不低啊。 大量的官员依旧是由他们举荐,富有四海的人怎么会在意地上的一文钱呢?他们这些人权势煊赫,怎么会盯上太学呢?” 在治国这方面,这些读过书的人,是真的比舞枪弄棒的功侯们强得多。 而且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朝廷不会一直打仗,尤其是当今皇帝亲政这许多年来,专注于内政,还没有主动向外发起过开拓战争。 但每时每刻都需要大量能够治国理政,强国富民的官吏。 洛班沉声道:“对功侯们来说,只要有封国在,完全能够承担得起培养家族子弟的成本。 那些渐渐失势的功臣想要借着东风翻身。 还有一些家族意识到仅仅依靠皇权的富贵,来得快,去得也快。 阿景你久在长安可能还不清楚。 洛氏横亘在山东,许多人家一抬头就能够见到。 山东的许多豪族,从旧国破灭之后,早就开始研究洛氏为什么可以存在那么久,还始终处于兴盛的状态。 素王是他们学不来的,但是洛氏爱读书爱研究,注重家族风气的整肃,着重于家族子弟的培养,将整个家族团结起来,这些却是能够看得到的。 很多家族都开始模仿洛氏,在家族内部研究圣贤的经典,培养家族子弟读书。 只要能够一代代的出现人才,自然就能代代富贵。朝廷又开始重用这些熟读经典的学子,这就更让这些家族兴奋。 现在功侯大概是反应过来了,所以同样开始了这样做。” 洛景轻轻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头疼的说道:“不仅仅普通的彻侯家族,甚至就连酂侯家族,还有张不疑死后脑子重新长回来的留侯家族,都开始这样做。 功侯们在朝廷中本就非常有优势,他们政治资源就丰富,手里还握着举荐的权力。 虽然有的没落了,但是整个开国功臣集团还是欣欣向荣,从高皇帝时起,已经兴盛了四代人,这一代就不用说,留侯府还是天字第一号外戚呢,看现在的架势,酂侯府同样又要兴起了。 到时候这群人又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