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建立千年世家_第32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8节 (第3/3页)

并不会是其他人都少吃一点,最终达到大家都有的吃的地步,而是会发展到一成人吃不起,其他人正常吃!

    这个道理在草原上是通用的,因为这是人性,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而有所不同。

    一想到这里,贾谊顿时有点坐不住了,立刻说道:“本相要进宫面见陛下,去备马。”

    ……

    贾谊走进宫中,见到比上一次来时更加华美的宫廷,有些感慨这位陛下和先帝还真是完全不同,他对刘彻的观感很是复杂,总是忍不住拿刘彻和刘恒对比,然后就越来越觉得别扭。

    尤其是贾谊总觉得这位皇帝望着自己的时候,带着一丝丝的探究神情,让他感觉有些不太舒服。

    “丞相,陛下唤您进殿。”

    不多时,侍者走出唤贾谊进去,贾谊清理了一下脑海中繁杂的思绪,整理了一下衣袍,随着侍者走进内殿。

    一进入内殿之中,就见到不仅仅皇帝刘彻在,还有一个身着儒服的中年文士,贾谊脑子里面过了一下,不是十三经博士。

    他心中有些好奇,能来到皇宫单独面见皇帝,一定不可能是无名之辈,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大儒,反正不是孟儒的,贾谊自己就是孟儒的大佬,自己派系内的大儒不可能不认识。

    第375章 先王之道!

    贾谊在望着那个儒生,儒生同样在望着贾谊,微微作揖道:“下臣见过丞相。”

    刘彻颇有兴致的介绍道:“丞相,这是关东来的大儒,氏董,治的乃是《洛宫春秋》,朕正要与之交谈。

    丞相前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事吗?”

    春秋经,那范围可就大了,作为唯一一部由两位儒家圣人所作的经典,治春秋经的大学派有好几个,不过春秋儒见到皇帝倒是正常,毕竟孝文皇帝尊崇儒家就以春秋经为主。

    甩掉这些思绪,贾谊开始汇报自己的发现,“陛下,早些时候在北境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小的战斗。

    经过臣的确认,近些年南下的匈奴人渐渐变多了,臣查阅了资料,判断是草原上的气候渐渐开始恶化,水草不如往年丰茂,胡人为了活命南下。

    这意味着胡人出现了生存危机,非常的棘手,朝廷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臣的建议是加大对草原的情报,以便全面了解匈奴的动向。”

    刘彻闻言正襟危坐起来,这不仅仅是一场小的战斗,一旦确认事实,这或许就是两个帝国之间的全面战争。

    中原政权对北方胡人一向是抱着十万分小心的,想想看,诸国在北方修建起连绵的长城,但是面对南方的蛮夷却没有做什么措施,这就是区别。

    “董生可是有什么看法?”

    刘彻见到董仲舒听到匈奴入侵之后若有所思,于是当即问道,这也算是考察一番。

    “陛下,臣以为应当主动出击,攻灭匈奴,以宏先王之道!”

    汉武帝闻言顿时来了兴趣,有些惊异的问道:“哦?宏先王之道?何谓先王之道?”

    董仲舒双手交叉,将双手抬到超过头顶的高度,然后微微垂首,正色道:“所谓先王,素王一人而已,素王乃天,乃道,乃世间万物,一切阴阳、生死、祸福,尽在素王道中。

    尧舜禹汤难道不是拥有大功德的圣王吗?

    但是夏商的国祚却远远不能和周室相比。

    臣遍寻古籍,想要寻找缘由。

    最后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素王降生人间,托生在周室之中,所以周室才有千载天命。

    汉室没有素王这样的天人托生,那么弘扬先王之道,也可以使国祚延长,这就是治国的道理。”

    贾谊闻言忍不住问道:“董生,素王的确是天人一般的圣王,但是时移世迁,唯易不易,这也是素王所言,难道能用古代的政策来治理现在的世道吗?”

    贾谊是丞相之才,治国理政信手拈来,但是在孟儒内部却不算是大儒,因为他的理论水平是有问题的。

    董仲舒恰恰是搞理论的高手,他不仅仅有一整套理论,还能切合当时的形势,统治者需要什么,他都能提出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