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1节 (第1/3页)
难不成是商纣王吗? 司马迁知道殷商时期有用人去祭祀的习惯,但是用贵族这有些太过耸人听闻了吧? 贵族们怎么会同意去献祭一个高级的贵族呢? 洛青伸手从旁边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恨声说道:“太史公,殷商的人祭一定要彻底和邦周的人殉区别开。 人殉规模极少,而且制度繁杂,除了秦楚这种外邦之外,姬姜之内的人殉都要严格遵循礼制。 由于关于人殉的礼制太过繁杂,人殉的数量大大减少。 殷商的人祭则不是如此,商族的祭祀频率太高,甚至仅仅通过战争抓捕的俘虏都不够使用。 然后商族要求四周的方国都为他们贡献祭品。 周族之前就是被商族压迫,从西方抓捕羌人来充当祭品,不能上交足够的祭品,就要被商族讨伐。 商族还认为祭祀的人身份越高贵就越虔诚,于是大量的殷商贵族都被祭祀,我周族的太子伯邑考就是因为身份高贵,足以显示周族对商族的忠诚,才被送上祭坛的。 史书上记载着伯邑考被祭祀的过程,在祭祀结束之后,商人用锋利的武器划开皮肉,然后制作成祭品餐食,分给参与祭祀的贵族。 商人认为参与分食祭品会得到好运和先祖的庇佑,太史公你很清楚,商人到了后期不再祭祀自然天,而是只祭祀自己的先祖。 这些物件都是商人用来处理祭品的器具。” 听完洛青的讲述,再看这些物件,司马迁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一股恶心反胃的感觉瞬间冲上了他的喉间,这些摆在他面前的器物,几乎各个都浸透了血肉。 “太史公,你知道为什么不让看殷商的史书了吗? 为什么素王要狠狠的践踏殷商的文化,要收缴所有的资料,然后将它付之一炬,让所有人都忘记那些吗?” 司马迁有些麻木的点了点头,有些罪恶就让它封存在历史之中,以防止它死灰复燃。 恐怖到极点的人祭,应当彻底消失在诸夏的文明之中,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哪怕是毁掉一些东西,也是值得的,这大概就是素王当年的想法。 “那迁应该如何去记载殷商的历史呢?记史首在公正!” ———— 商王朝到周王朝的转变是文明上的一大进步,尤其是周礼的制定,使诸夏大地上的先民逐步从血腥残忍的人祭之中解脱出来,再残酷的人殉也比人祭要先进,再严苛的礼制也比原始的鬼神更文明。 周王朝的伟大是全方面,是任何一个王朝所不能比拟的,因为周王朝的出现,人才被赋予了人的意义,诸夏文明才彻底成为了一个追求现实的文明。 素王上皇天信仰的兴起,正是对现实的不断追求,因为这位既有自然神昊天的特性,又融合了圣王追求的祖宗神,正是彻底改造这一切的源头,循着这位至高神明的道路,人人如神。——《商周之际:文明启航》 第499章 制典 史书总是夹杂着私人的感情。 但所谓公正便是,将军杀敌一万,便不能记成九千,遇敌迷路导致兵败,就不能记成胜利,数万人乃至于十万人会战,激战数日,杀死敌寇十几人,这就是史书的不公正,成了一种笑话。 司马迁记史自然会夹杂个人情感,会大大的偏向洛氏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通过优秀的笔法来拔高某些人和事的形象,但他不能瞎写。 哪怕不写,史书上也不该出现任何一句谎言! 这是司马迁作为史官的操守。 洛青当即道:“就如同素王所做的那样,将他们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只在某些书籍之中分别体现,然后将之束之高阁,不要流传到最普通的百姓之中。” 司马迁缓缓点点头道:“那什么时候可以解密呢?” 洛青负手望着满屋的器具,淡淡道:“等到天下人可以接受。 等到这些恐怖再也不会卷土重来。 等到鬼神彻底被人所战胜的时候。 等到天下再也不会信仰这些的时候。 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