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7节 (第2/3页)
河西不稳,关中就不能安定。 西域、河西之地的子民和贵族官吏,于国有大功劳,此次浴血,应该赏赐,臣不能再回返长安,陛见陛下,请陛下恩怜诸军。” “大都护!” 众人纷纷垂首落泪。 …… 西域大都护无双侯世,在回返中原的途中病逝! 这个惊天的消息震得整座长安城都嗡嗡直响,无数人翘首以盼的等待着洛世的凯旋,却没想到迎来了这个消息。 长乐宫中,霍光和洛青都面色哀痛,这对两人来说都是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皇帝位上,刘询摩挲着这个消息,神情之间很是复杂,他对洛世的观感实在是太复杂了。 一直以来都非常头疼对洛世的处理,包括这一次大胜之后的赏赐,同样难以抉择,没想到洛世却直接去世了。 刘询心中思绪翻滚,但最终还是平静下来,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无论过去如何,现在所作的事只有一件,他站起身,朗声道:“召集群臣,商议无双侯的谥号吧,追封由朕来确定。” 爵位方面,洛世的爵位已经到顶了,封王的功劳则还不够,毕竟在大汉朝,韩武穆才是武将战功第一,他都没有死后封王,洛世自然更不行。 但刘询还是给了洛世最大的死后哀荣,“追赠大司马大将军,加无双侯国一千户,赐九锡其二下葬,以作恩典。” 死后的赠官给到了最高,活着的人之中都没有大司马大将军,加一千户代表着无双侯这个爵位,能够合理合法的拥有更多的私兵,两件九锡更是极重的恩典,这个追封算是刘询给的最大诚意了。 至于谥号,实际上只需要商议一个字,因为洛世是靖难功臣的领袖之一,对这群靖难功臣,谥号中的第一个字已经确定了,那就是“除奸靖难曰武”,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 朝廷公卿最终为洛世选定了“襄”作为谥号,“辟地有德曰襄”这是表彰洛世开拓大宛东国,彻底攻灭乌孙大国的功劳,“甲胄有劳曰襄”这是表彰洛世一生数十年未曾停下征战的功绩,“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远曰襄”这是表彰洛世数千里奔袭,攻灭匈奴使大汉天威远播四夷之地,其余“执心克刚曰襄”及“协赞有成曰襄”同样和洛世颇为匹配,长长的一串表彰出现在谥号的评定文书上。 刘询过目之后,将天子印和皇帝印重重的盖在上面。 这个谥号将会上呈素王上皇天。 大汉大司马大将军无双武襄侯! ———— 昭武威公,肩担二爵,一曰洛昭公,乃洛氏世传,一曰无双侯,乃功高得赏,遂以昭公予嫡长子盛,以侯爵予嫡次子世,武襄侯由此而兴。 武襄悍勇,少有侠气,幼时居于诸洛之间,有大志,常曰:“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岂可郁郁笔墨之间。” 昭武威公异其雄壮,遂以兵书授之,曰:“此万人敌术。” 武襄承爵,坐镇西域,联结诸国,吞乌孙,破大宛,定叛乱,兴靖难,凡五十三战,有胜无败,时人誉之。 及至匈奴复起,寇略中国,武襄奋勇,攻坚克难,谓天下曰:“大将当死于战场之上,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岂可卧于床榻之间邪?” 遂以神庙为旗,汉军为帜,携八十载血泪,驾四千里风霜,袭杀王庭,匈奴之命,结于一剑之上。 呜呼! 匈奴天命既绝,武襄受噬崩摧,马革裹尸,一语成谶,惜可哀哉!——《史记·无双侯世家》 第507章 洛世薨逝引发的震动 洛世薨逝! 关系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生死,或者家人的悲痛和伤心。 任何一个大人物的去世就会引起政治格局的极大变动,甚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