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8节 (第2/3页)
握在我汉人的手中,就算是失去西域和河南地,我汉人依旧可以组建骑兵,将那些失去的土地全部抢回来。” 霍光躬身作揖道:“陛下,您心中可有西域大都护的人选吗?” 说了这么多,西域大都护到底选谁? 所有的构思最后都要落在执行的人头上,你选择的这个人到底能不能承担起你的构思呢? 霍光这么问,还因为根据皇帝的人选,就能够判断出皇帝对西域和河西旧臣的态度,以及对于无双侯国的定位。 这对霍光来说很重要。 没想到皇帝却没有回答,反而将手中的战报直接放下,站起身来,来到了屏风之前,将上面的地图翻开,一张西域的堪舆图出现在上面。 霍光眼睁睁的看着皇帝拿起了一支笔,重重的在乌孙王国上点了一个点,然后划了三道,直接将乌孙王国分成了三部分。 裂国! 皇帝这是看占据了大半个伊水河谷的乌孙王国太大了,要直接将其三分! “朕不愿意为人做嫁衣啊。” 第508章 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朕不愿意给他人做嫁衣! 霍光明白皇帝话中的意思,乌孙王国地方千里,既能种地,又能养马,临近极西之地,有兵器甲胄,距离长安又有五千里之遥,中原出兵西域,仅仅行军都要一两个月。 这个时间足够本地的统治者政变,然后彻底掌控局势,帝国边陲,天然就是割据之地。 现在皇帝想要发展西域,向西域大力的输入人口和技术。 这些中原珍贵的资源一旦进入西域,乌孙王国的实力就会急剧的膨胀起来。 现在乌孙王对朝廷这样敬畏,是因为实力弱小。 等到乌孙国有百万人口,带甲上万的时候,他们就一定会挑衅朝廷,甚至不臣,邦周诸侯的殷鉴不远。 自己给自己创造敌人,刘询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这还是汉代的乌孙大国实力不够强,实际上伊水河谷这片土地,可以孕育一个数百万人口的超级农耕游牧大国,真到了那个程度,就是一个远比高句丽还要可怕的多的对手。 甚至可以说,匈奴的战争潜力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中原王朝想要跨越数千里去攻击一个数百万人口的大国,还想要灭国,在没有火器的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虽然现在还没有这种迹象,但是刘询根据往昔数据的判断,还是对这里起了疑心,不愿意让乌孙王继续独自享有这片肥沃的土地。 归根结底,乌孙王不是刘询自己人,双方之间没有互相信任的基础,刘询不了解西域的贵族官吏,只能以人性的角度来推断可能发生的事情。 在政治上,随意的相信别人,就是自杀。 霍光是中央朝廷的忠实维护者,闻言直接说道:“陛下,您的子嗣都渐渐长大,大多数却还没有封王,臣建议向西域封王。” 大汉朝的标准套路,控制不住的地方先封王。 随着推恩和流封,基本上三四代左右就会国除,如果干的好就会留下彻侯爵位,王国的王都化作侯国,如果干的不好,那自然就成为闲散的宗室。 一般来说,经过三代左右的时间,当地的皇族数量已经不少,同时汉人的数量同时不少。 这个时候就可以或者任命新的诸侯王,或者改成郡县,增加中央朝廷直属的土地。 没有王侯爵位的皇族天然就是皇帝的基本盘,因为每年大汉皇帝都会从这些人之中简拔任用一部分。 配合上世镇列侯以及治理民生的郡守县令,取得的效果一向很好。 刘询沉思了几秒,然后缓缓道:“的确是应该封两个王过去,但是不够,还要简拔世镇列侯,朕打算将一个西域小国的国主册封为世镇列侯。 子孟,朕记得追随武襄侯出征的众西域贵族中,有一个西域国主,功劳比较大,是神庙军的统领之一,就将他册封为列侯。 就叫他承恩侯吧。 让他年幼的子嗣到长安来学习我汉家经典,日后回去继承列侯的位置,作为大汉对西域诸夷的表率之一。 只要为大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