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18 (第1/2页)
桑叶上的鱼脍说:“这是什么,我可以试试么?” 阿俏点头,递给她一根牙签,“当然,鱼脍蘸上酱油吃,好着吃呢!” 阮清瑶于是用牙签挑了一块阿俏现剖出来的鱼脍,蘸上少许酱油,送入口中,微闭上眼。 因这鱼脍使用刚出水的鱼现剖的,新鲜至极,腥味少,但是本味淡。加上酱油以后,却立即不一样了,鱼肉本身的鲜甜全部被激发出来,同时添了一层不算太咸的底味,夹杂着一丝清淡的酱香,极为适口。 “唔” 阮清瑶是全明白了,当即大手一挥,笑着说:“很好,贵酱园的酱油,我这就全包了!” 周围的人一下子都笑了起来。阿俏则大方地托起瓷盘,请左右几个展位的人全将这鱼脍品尝过。 赵立人自己也算是个经年的老饕,尝之赞不绝口,连连叹息,说:“要不是因为我本来就是个股东,我恐怕就要立即将你们酱园的酱油全订了去。” “是,赵东家,等回了省城我们就送一坛最好的酱油去您的‘小蓬莱’。”阿俏抿着嘴乐。 “只怕回头我的‘小蓬莱’的招牌上还得写上,佐料由‘五福酱园’特供,这样没准儿名气还更响些。”赵立人一本正经的样子,将大家都逗乐了。 正在这时,阿俏她们忽听有人叽里咕噜地说着洋文,朝这边过来。 说实话,说是“万国博览会”,可是这都开展第二天了,阿俏她们才头一次见到有金发碧眼的洋人来这展会现场。 “听说昨天他们洋人都聚在那边的轻工业区。听说他们对咱们的丝绸、瓷器特别感兴趣,可能咱们这样的吃食,洋人也不大习惯吧!” 阿俏上辈子见过洋人,甚至她的“阮家菜”还真个儿接待过洋人食客。所以阿俏对那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并不觉得特别惊异。只不过上辈子她接触过的是“中国通”,这会儿见到了真正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的洋人,倒有些紧张,真不知见了该如何沟通。 好在那洋人是带了通译的。 少顷,这洋人由通译陪伴着缓缓过来,摆着一副随处看看的样子,经过阿俏她们的展位,大约是被那一大盘的鱼脍吸引,于是就叽里咕噜地问那通译。阿俏猜大约是问她们的展位是推介什么的。 只听那通译不断地回答:“缫丝,缫丝……” 这下阿俏摸不着头脑了。 缫丝厂?惠山这一代,缫丝厂是挺多的,原来总是跟她对着干的李善人,家里就开有缫丝厂。 可是缫丝厂产出的丝绸面料,不在这个区,在隔壁一个展区啊。 通译还在解释,洋人大约对这些不大感兴趣,踱着步就走了。阿俏她们不免都有点儿失望。 突然,阮清瑶悟过来什么,大声说:“我明白了。” 阿俏问她,她只说那通译说的不是“缫丝”,而是在解释,她们所做的是一种酱汁。 阿俏目瞪口呆,小声说:“原来‘缫丝’,就是‘酱汁’的意思啊!” 她一竖大拇指,赞道:“二姐,你原来是会洋文的,这个真真了不得。” 她这么一说,旁人就都对阮清瑶上心了,“哎呀呀,真看不出来,这么漂亮的一位大小姐,人长得端庄,竟还会说洋文。真是教我们见识到了!” 阮清瑶登时一阵得意。 她确实在学校里修过英文,只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