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九章 班师?皇太极的阻力 (第2/3页)
的东江军,有情报显示,辽东东江军打造了很多的攻城器械,难道不是要趁虚而攻我腹心?” 皇太极淡淡一笑,说道:“东江军有多少兵力,满打满算不过五万。本汗王留守的人马,再加上可披甲执武的满人,坚守大城要隘,必可保无虞。”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我军已收缩防线,东江军要深入陆地攻打坚城,粮道绵长,难道不担心被我军切断?今又值冬季,江河封冻,东江军亦失去了水运之利。他们多为步兵,行动缓慢,又要留守人马,又能出动多少兵力?” 在皇太极看来,东江军不可能倾巢出动,就象他要留下足够的人马守家一样。 这样算下来,东江军即便发动袭扰,兵力也不会超过半数。与留守辽沈的人马相比,并不占优势。 “还是太冒险了。”代善不为所动,摇头道:“汗王过于轻视明军,恐有不知之祸。” 莽古尔泰也附和道:“大贝勒所言极是。几年来,我军屡败,折损不小,不能再冒险而战。” 皇太极眉头一皱,几年来屡次失败,好象在说他无能,失败都是他的责任。 强压了压火,皇太极沉声说道:“现下大金国形势,你们也都清楚。大饥荒之下,人心惶惶,社会混乱。虽然有哈喇沁诸部从宁远倒卖的粮食,稍微缓解了困境。” 顿了顿,皇太极加重了口气,说道:“但粮食买卖已断,再没有巨量的粮草物资补充,我大金国衰落之势难挽,甚至是亡国之危。请问,你们有何法解决?” 这次征明,与大饥荒有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皇太极唯一的办法。 征讨察哈尔,不仅路途遥远,虎墩兔跑得快也是出了名的,很可能只是打跑了察哈尔部,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征明则不同,路途既近,又能劫掠到粮食、人口、金银财宝、绸缎布匹等大金所需要的所有物资。 行动一旦成功,不仅能使后金度过危机,更能让皇太极的威望重拾并高涨,为他称帝创造条件。 代善和莽古尔泰互视了一眼,有无奈,可也有坚持。 无奈的是,他们没有办法解决大饥荒,但也只是目前没有。坚持的,还是不能冒险行动。 饥荒能够造成大金的衰弱,可失败则会加剧衰弱。 他们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大多数人都具有的。是拼死一搏,还是苟延残喘、多挺一天是一天,选择前者的应该是少数。 “现在没有办法,可不代表以后没有。”代善缓缓说道:“哈喇沁等部能从蓟辽督师那里买到巨量的粮食,谁能想到?朝鲜能够倒卖丝绸青布给我们,这谁又能想得到?” 莽古尔泰和代善已经有了沟通,在这件事情上态度是一致的,在旁附和道:“就是。不是有句话,叫车到山前必有路……” 皇太极哼了一声,不满和忿怒溢于言表,说道:“二兄初不言,大军已至此,竟以此为辞?也罢,请帐外的贝勒贝子进来,共同商议此事。” 代善和莽古尔泰止诸贝勒于帐外,本来是想说服皇太极班师,倚仗二人的身份,算是密议。 可皇太极此招,却击破了二人的算计。在年轻的贝勒贝子中,特别是随军而行的这些人当中,亲皇太极的却是占了多数。 更何况,皇太极调集的人马中包括了八旗之众,但他的两黄旗却是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 原来如此,代善和莽古尔泰互视一眼,心中都有了明了的分析判断。这是皇太极的精心算计,考虑到有可能遇到阻力,才做了这样的安排。 看着帐外的多尔衮、多铎、阿济格、阿巴亥等人进帐,代善暗自叹了口气,垂下了眼帘。 莽古尔泰低下头,目光闪动,怨愤和恼怒在心中升腾而起。 作为四大贝勒之一,原本是和皇太极共南而坐,拥有着极大的权利。 但皇太极屡经改动,利用这些年轻的贝勒们参政,实际上等于架空和分薄了其余三大贝勒的权力。 也因为议政成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